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迪 《林区教学》2023,(2):23-26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能够有效落实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目标。高职视域下的课程思政需要根据复杂的生源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旅游认知”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在“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中,紧密结合旅游认知课程内容和旅游业发展需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从教学目标、设计、应用三方面入手,探究高职扩招视域下“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推动“旅游认知”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华京  陈莉 《成才之路》2023,(24):17-20
“双高计划”背景下,统筹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是“双高校”的必然选择。文章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双高”专业群——餐饮管理专业群为例,围绕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群课堂教学改革、专业群教师团队改革三个方面,对标“双高计划”的“高水平”“有特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通过总结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有益经验,并基于所发现的困境不足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双高”学校旅游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课程群建设是旅游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群结构设计时,要打破以“中心课程”为基础的做法,探索建立起一种“立体”模式,以适应多层次教学的需要。课程群建设突出旅游文化知识性的教学和创新分层次专业教学。在“旅游文化”课程群的建设实践中,重点解决课程内容定位、教材建设和教学环节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如何推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快内涵发展的有力抓手。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属性,探索“三教”改革是推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路径,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基于此,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出发,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以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比以往更为复杂。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构建“专业课+思政课”“线上课+线下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三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有效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马三生  马辉 《继续教育》2006,20(6):28-29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是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方案。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核心,是促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调发展,依据是满足社会需要、学科建设、人格取向、个性发展的要求。所谓的“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程序是“职业分析→目标分析→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能力本位模式是70年…  相似文献   

8.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在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融合的复杂过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突破口。针对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打造“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围绕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三方面“耦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程仁明 《职教论坛》2002,(14):13-15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需要都存在严重滞后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职教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加大课程改革和开发的力度。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共设有微机、幼师、电子电器、财会、食品检验、旅游管理等专业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在职教发展面临困境的形势下,我校的发展仍呈现良好的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得益于学校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与实践。我校在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中“后劲”与“就业”,“稳”与“活”,“宽”与“专”,学科课程模式与活动课程模式的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0.
“新生专业入门教育”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阐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课程改革需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需求、学生需要等观点,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新生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入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整体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线性和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方式呈现信息,以与学生交互为其最大特点的一种学习资源。在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教学上必须注意网络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和课件群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必须注意教师和学生多向互动型的交流、学习者在选择学习时空和学习方式上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合理的信息结构以及信息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2.
陈庆文 《高教论坛》2011,(5):43-45,52
教育学课程群的提出,旨在探寻教育学课程建设的内外在规律,为高师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教育学科的繁荣是教育学课程群建设的学科基础,教师教育改革趋势是其实践基础,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则是其外部动力。对于教育学课程群建设,首先要明确课程群选择的依据,其次增强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再者注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向全面推广的过渡阶段,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结构、内容等一系列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随之而来的,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确立一种合乎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上发生适时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从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到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教师的适应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5.
Action research (AR) – as a participatory, problem-oriented methodology – has been employed recently in Egypt to resolve complicated classroom and learning problems, and provide context-based solutions. Simultaneously, new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s have been included recently in the university bylaws of Egyptian colleges of education. This imposes challenges, especially on course design and content selection.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aimed at negotia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and delivery of a new special education language-learning course entitled ‘TESOL/TEFL for Special Needs’ taught to English majors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student-teachers) at Assiut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reaching a final framework. Therefore, an AR methodology of two cycles was employed with two different groups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out two successive semesters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2012/13: 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106 junior general-section EFL student-teachers (first semester, 2012); and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ed of 51 senior primary-stage EFL student-teachers (second semester, 2013). Data collection tools were used for both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purposes, and thus varied both at the initial stage and during iterations. They included questionnaires, online diari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nal feedback reports and follow-up logs. The two AR cycles resulted in a final framework of course structure/content along with some suggestions and guidelines on how to deliver it. Moreover,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FL to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s well as some conclusions related to using AR in Egypt to resolve many teaching/learning problems we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对《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从重新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选择和重构新的课程内容、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多元整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需要从这五方面有序前进,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课程组是同一门课程的所有教师所组成的一个群体,课程组教学负责制是在中等教育新形势下,针对普遍出现的同一课程学生数达几百人,同一课程有多名老师上课,而且年轻老师和新老师比例偏多的新情况下,深化改革教研室功能建立起的一线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在教学管理上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能力与特长互补,实现了教师资源优化组合,在教学改革中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全策全力。课程组教学负责制适合我国当前中等教育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对2010年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从内容、交互、结构、学习支持、评价、导航、色彩应用、课程特色等8个维度对47门课程的建设、应用现状做出分析,梳理出我国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所处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远程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高校网络课程,它定位于对在线学习的全方位支持,重视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支持服务。为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水平,急需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框架。从设计类别、要素组成到具体内容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内容进行梳理发现,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网站两大类,课程内容以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为要素,课程网站以课程首页和课程主页为要素。教学设计人员在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沟通,设计课程整体框架,三类人员共同搭建课程内容与课程网站之间的桥梁,形成完整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