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读者对知识和信息需求的三个表现特点以及基于读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应努力的方向。文章从建立读者满意度指标体系、提供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强化读者信息教育、提高图书馆自身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焰 《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72-173
期刊存在的前提是受到读者的欢迎,期刊存在的基础是稿源。期刊编辑的工作围绕作者与读者展开,对期刊编辑读者工作的和作者工作的部分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其中读者工作包括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热诚服务、做好营销,作者工作中包括吸引作者投稿、尊重作者的劳动、建立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读者知识管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波特价值链理论,阐述了图书馆读者知识管理的概念,提出了图书馆读者知识管理的价值链模型,并对读者知识管理价值链模型基本活动中的读者知识获取与整合、读者知识传播与共事、读者知识利用与创新、读者知识评价等主要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辅助活动中包括颁导者、图书馆文化、组织支持系统、知识和技术基础以及监控评估系统等在内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的读者借阅记录中通常会隐含读者的借阅兴趣和规律,如何有效地从中提取出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兴趣,对读者的借阅模式加以区分,可以对图书的分类组织、图书的采购编目、以及读者服务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引入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借阅模式分析方法,在读者借阅记录上的实验表明通过读者对不同类别图书的兴趣作为度量对读者借阅模式加以区分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图书馆人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在服务中以师生为本,将情感融合在工作中,关怀体贴读者,博爱读者,理解读者,感化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提升我们的亲和力,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图书馆人的亲和力、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自编的《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员关系问卷》对90名大学生读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需要重视建立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加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图书馆员和大学生读者的素质,多举办多种形式的馆员——学生互动活动,是形成和谐、亲密的读者——馆员关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研究存在着目标制定理想化、评价等级多样化、评价用词模糊化、结果分析公式化等问题,提出应简化评价等级,采用"满意"和"不满意"来调查读者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不要把读者调查作为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手段,正确的做法应是坚持以读者为本,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做读者的知心朋友,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读者服务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静 《情报科学》2006,24(4):518-521
本文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读者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读者个性化服务、读者自导化服务、读者公益性服务、读者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沈阳工程学院的读者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读者图书的利用情况、阅读动机及倾向、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对如何开展符合读者阅读需求的各项服务,促进图书馆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超 《科教文汇》2008,(27):245-245
读书,就要读好书。优秀读物,不仅能开拓读者的知识面,还能增强读者的审美能力,对提高读者素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对读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图书馆的本质是服务读者,因此"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应运而生,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员工、服务读者,调动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做到一切为了读者服务。不断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使读者能在图书馆中获得知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刘晓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45+58-145,58
从图书馆文化的视角探讨读者参与管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分析读者参与对读者、馆员、管理者及图书馆多方都是有利的多赢的有效方法。从读者的话语权、知情权、监督权、鉴定权强调读者参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吴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164-164,163
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宣传工作、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几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馆藏利用率的对策,具体为加大图书馆馆藏宣传力度;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调查读者需求;组织读者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推行信息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彦萍 《情报杂志》2007,26(7):35-36,34
区分了读者剩余和读者期望剩余,建立读者剩余模型,将读者剩余分解为馆藏图书可以为读者提供潜在的效用、搜索成本导致的剩余损失、搜索盲区导致的剩余损失和目标函数偏差导致的剩余损失四项,分析了提高读者剩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读者辅导的重要意义,对公共图书馆读者辅导的内容、读者辅导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强化少儿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是对少儿科技期刊的基本要求.应在准确的读者定位的前提下,在内容选择、栏目设置、包装设计、出版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强化读者意识,以达到全面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周欣  陆康 《现代情报》2016,36(1):51
通过分析读者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行为日志数据,可以准确的挖掘出读者的真实需求,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文章先介绍了读者行为分析在图书馆行业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读者行为挖掘的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对读者在数字资源访问系统中的访问日志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挖掘的方法,构建了读者行为分析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8.
杨衡  田树彬 《情报探索》2014,(2):133-135
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设置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目前按读者类型分别设置借阅权限、借阅权限设置粗糙且长期固化、特殊文献只限于读者阅览或特定读者使用、读者超越借阅权限需承担一定后果等做法缺乏科学性.以图书馆学五定律理论为基础,对读者借阅权限的合理设置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层次、读者年龄分析了读者各种心理,并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对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宋玮  任培 《科教文汇》2011,(31):74-76
非专业出身的"报人作家"张恨水有着强烈的读者意识,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读者的阅读期待,并秉着爱护读者、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从报纸的客观性、趣味性、可读性、丰富性等多个方面提高报纸的质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读者意识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却是强烈的和自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