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纸上经常可见一些一二百字的楷体文字段落,内容是评说热点新闻,如编辑点评、编者按语,位置则紧紧挨着新闻报道,可前,曰编前;可中,曰插评;亦可后,曰编后。因为其小,常无题,也不署名,是编辑手中的轻武器。也有一些小言论文字略长一点,有三四百字,有题并署名,如依傍在新闻报道旁边起点评作用的编余短论,和一些不依赖报道独立成篇的小言论,类似《人民日报》头版专栏“今日谈”上的文章。以上这些可以统称新闻短论。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文字号编制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发文者每年只编一个代字和发文序列号,如×发[1987]1号、2号、3号……;二是每年编制两个以上代字,每个代字分别单编发文序列号,如(55)×秘字第1号、第2号……(55)×财字第1号、第2号……;三是每年编两个以上代字,按文件签发先后顺序混编一个流水序列号,如×总字第1号,×民字第2号,×审字第3号,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3.
在写稿当中,我们往往碰到一些常说而不常写的字,如果改用近意字代替,就会因字伤意。为求稿件真实、动人,最好还是把该用的字用上,这样会使文章增色。现将我们搜集到一些常说而不常用的会列如下,供读者参考。溻 ta 汗多。如:汗衫~透;衣服~湿。浞zhuo 淋雨。如,叫雨~着了。  相似文献   

4.
梁衡 《传媒》2000,(7):47
我曾写过一篇谈散文写作的文章,题目是《试将稿纸当画纸》,讲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相融。新闻和文学之间其实也是一样,所以我在写作新闻时常会不自觉地且把新闻当文学。 文学是艺术,新闻也是艺术(虽然人们不大肯把新闻归入艺术)。它们至少有二点相似,都是文字艺术,又都常常以人为表现的主体。 新闻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又学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为电视艺术样式之一的串编节目,在荧屏中所占据的地位、比重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的程度。行家不甚重视,编导不易“显山露水”,全国电视节目评奖也与串编节目无缘。然而,“小题”也可“大作”,不起眼的串编节目如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一样能异军突起,走俏荧屏。以实行全方位改革的上海东方电视台为例,大量运用串编形式作节目成了其特色之一。开播初期推出两档国内外流行音乐串编的节目《黄金时间》、《白金大碟》,以一位主持人贯穿其中,专门介绍中外流行歌曲MTV  相似文献   

6.
理·趣·美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特色: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立体的,它们在创作上,要求不一样。在绘画中,宣传画有宣传画的特点,连环画、漫画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漫画中,还有不同的类别,要求也不一样。但它们同属于漫画,就有共同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字:理、趣、美。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是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有趣;是艺术,艺术以美感去打动人,就要求美。理:是言之有理,合乎情、合乎理,或有合乎情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和所有电视作品一样,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细节,也是深化主题,体现创作者意图,增强节目可视性的重要元素。无论哪一类新闻节目,对细节处理不当,都将影响节目质量。有的细节处理不当。甚至会背离主创者的创作意图。鉴于此,电视新闻编辑在节目编剪中,要特别注意细节的编剪。  相似文献   

8.
理趣美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特色: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立体的,它们在创作上,要求不一样。在绘画中,宣传画有宣传画的特点,连环画、漫画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漫画中,还有不同的类别,要求也不一样。但它们同属于漫画,就有共同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字:理、趣、美。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语言,就要求言之有理;是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有趣;是艺术,艺术以美感去打动人,就要求美。理:是言之有理,合乎情、合乎理,或有合乎情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有几位老朋友在新闻单位当编辑,整天与文字打交道。他们说,最近这些年来,在作者的来稿中,字迹了草、难以辨认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了。有的稿,内容很好,很有编用的价值,可遗憾的是,字迹太了草了!有的字踊直像是天书、甲骨文一样,左看右看、联皋字前字后,怎么也辨认不出来。对于此稿真是弃之可惜、欲编难成。后来,只好打电话让作者来认,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本人看了半天,竟然也辨认不出自己亲手生产的“产品”了!真是叫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  相似文献   

10.
“文山会海”,通讯员会随时碰到。“山”,有别人造的,也有自己造的。“山”虽难登,但其中有“宝”,就看你如何去开采。去年底,我去县防疫站采访,适逢年终总结,他们便将各科总结、全站总结全抱给我,几万字的公式化文章,面面俱到,写得粗浅,不便编稿。耐心看完后,我从中挑出“我们监督了城关食品卫生”一句为线索,深入采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的长篇小说,一如往年一样花团锦簇般繁荣着——在中国文学杂志上,在大大小小旨趣各异的出版社里,长篇小说像流水一样被生产着。然而,这繁华里,却有几分荒凉。也许很难统计长篇小说(我指的是纯文学领域)的读者究竟有多少,但是,写作者本人的那份疲惫却是真真切切游荡于字里行间。他们努力地写着,但似乎也清楚地知道,写下来的字很快就会被湮没,就像水消失在水中。这份物质的繁华与人心的荒凉对峙,或许就是今天的中国文学通过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所传递  相似文献   

12.
《与窦先生书》一文,历来被视为元代负有盛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许衡(1209-1281)代表作之一。各种总集,但凡选人许衡散文,均有《与窦先生书》,如元苏天爵编《元文类》、明刘昌编《中州名贤文表》、清蔡世远编《古文雅正》等;有的甚至仅选此一文,如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今人邓绍基  相似文献   

13.
出版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银冠电子科技公司制作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银冠电子科技公司责任编辑:吴本华张君华文永利内容简介:《中国美术全集》CD-ROM(全50盘)大型系列只读光盘,将60卷巨帙分编为50盘CD-ROM。其中绘画编18盘,雕塑编10盘,工艺美术编11盘,建筑艺术编6盘,书法篆刻编4盘和《总目》1盘。遴选了自原始社会至清末五千年间的近20000件精品,按时代次序,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和建筑艺术五大类编,撰写了总计约600余万字的论文和图片说明。光盘版的《总目》,改变了原书纯文字的表现形式,将《…  相似文献   

14.
小知识     
“予”与“预”“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 ,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 ,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 ,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 ,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 ,含义也不同。“予”字有两种读法 ,读 yú时 ,作我解 ,即第一人称代词 ,是古代汉语常用字 ,如“予取予求”。读 yǔ时 ,作给解 ,如“予以”、“赋予”、“给予”、“赐予”、“授予”等。“预”字的读音为 yù,可解释为预先 ,如“预报”、“预备”、“预测”、“预告”、“预购”、“…  相似文献   

15.
谢言 《天津档案》2007,(2):34-34
上一期为读介绍了WORD排版过程中一些功能键的组合,本期将为大家介绍字查找、选定、格式等功能的一些快捷键.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快捷键。将会提高字处理的效率。[编按]  相似文献   

16.
编辑絮语     
与大街上男女老少都穿唐装一样,现在的报纸上也刮着一股流行风,那就是文章越来越长标题却越来越短,在这些短标题中又以四字标题居多,且有许多字词成为流行的配件,如经常有“××黑幕”、“××搅局”、“××困境”、“××突围”、“×  相似文献   

17.
“一张报纸的好与不好,全在读者心里,而不在于办报人自吹自擂”。确实,就如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最有评判权一样,读者对报纸的评价也最有资格。然而,也和柜台内外永远有矛盾一样,报人要将“优质”二字写在每天的版面上,消弥编读双方的供需差距,殊非易事。在此,求得读者的真情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哪怕是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也应化作报人纠误求精的原动力。 报人多会说“溢美之辞易得,无情挑刺难求”,但当批评的芒刺戳到了鼻头时,能够坦然对之却十分难得。7月  相似文献   

18.
犹如时下“小区”可以“出新”一样,时事新闻也是最适宜通过新闻资源的重新组合,而使之面目出新、成为版面亮点的一个新闻品种 做时事,编新闻,时间一长,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经历:今天“事”多,稿子涌,版面不愁安排,新闻就好做;今天“事”少,不要说头条扒拉不到,就是稍有亮点的、可读性将就点的稿子都难找。此时,“靠天吃饭”极可能出现“饭不够,汤来凑”的结局。汤汤水水自然算不得佳肴美味的。这时,倘若编辑能慧眼识珠、巧手编织,把不起眼的2条或更多的新闻组合起来,很有可能出人意料地让版面为之一亮。这就是新闻出新的表现方式之一——二次编(改)写。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20.
谢言 《天津档案》2007,(1):42-42
上一期为读介绍了WORD使用过程中一些功能键的组合,本期将为大家介绍字排版的一些快捷键,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快捷键,将会提高字处理的效率。[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