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称作学习"差生",有些因为调皮捣乱被称作行为"差生",如果两者都欠缺的话则是"双差生"了,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对于一个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对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称谓的存在不比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少,它是一种无形的内伤,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双休日,她上街买东西,碰到了她以前教过的两个学生.一个是昔日精心培养、百般关照的"优秀生",另一个则是曾经三天两头进办公室的"双差生".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而面对众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所谓的"双差生",究竟该怎样去教?是因循守旧、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性格孤僻,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因此,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爱心、多一些温暖,当好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高三“双差生”产生的原因,进而认为双差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教育好的。文章重点阐述了实现“双差生”转化的方法和原则,以期对高中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教学中,习惯把成绩好的学生视为"优等生",把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成绩和品质不好的学生叫做"双差生"。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实际需要很多教师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后进生"和"双差生"身上。但在我当班主任几年的经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我教的初三(4)班有40名学生,接班时被同事告知有十几个"双差生",成绩好的寥寥无几,逃课现象经常发生;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很不健康.对于班级的现实,我不悲观,不气馁,找准"焊点",在细微处下工夫,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如何做好职业中学技能班双差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始终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的难题之一。分析了职业中学技能班双差生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一些教育与转化的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双差生”在班级里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班级建设的负面效应极大。因而,做好对“双差生”的教育工作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此四忌:一忌:歧视厌弃“双差生”如果说品学兼优的学生给老师带来的是喜悦的话,那么,“双差生”给老师带来的更多的是烦恼。一位名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对一个教师而言,爱那些优秀生并不困难,而要去爱那些“双差生”却不容易,然而这种爱却是必要的。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双差生”享受最多的就是冷遇、厌弃和讽刺,感到孤独。如果老师不能给“…  相似文献   

11.
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谈双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卢庆生,陈明友现在,教师普遍感到做学生思想工作难,做双差生的思想工作更难,因为,双差生不但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也差。做双差生的工作确实是一项艰巨、细致、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双差生产生的原因和心理...  相似文献   

12.
我校四年级老留级生中,“双差生”面较大。他们品学皆差,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信任。年年留级.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的恐惧和空虚,日趋于自暴自弃、甘居落后的状态。为探索改变他们双差面貌的教育规律,学校集中41人,办了个试验班。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双差生”是可以转化的。试验中的体会是:对“双差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区域等视角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留守儿童往往成为"双差生"、"问题儿童"群体的代名词,其行为的偏差性倾向日趋明显的现象令人担忧.本调查从微观视角对广德县千口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下学生""差生""学困生""双差生",光埋怨没用,放弃不管不行。这类学生人数不少,按照学校、家庭的职能、教师、家长的职责,对于他们的学业必须十分重视,使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本文就学业成绩属"中下"的学生问题谈谈认识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厚言 《广东教育》2007,(6):60-61
朋友的孩子读八年级,调皮得很,属于那种"双差生",为这,检查保证都记不清写了多少回。朋友也是隔三岔五的"奉诏"上学校去接受批评与再教育,以至于后来  相似文献   

16.
黄贤 《考试周刊》2013,(66):186-186
转化"双差生"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双差生"深受教师"关注",他们常常觉得浑身不自在,有压抑感。于是他们常常转向校外,在那里找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的"巢穴"。只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到细心、信心、爱心、耐心,才能为"双差生"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7.
淮北市杨庄矿高级中学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了不同形式进行教育。比如:针对优秀学生干部,我们开办了“业余党校”;根据我校团员比例大,组织纪律较为涣散的特点,又适时开展了“合格团员”教育。在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我们又研究了对所谓“双差生”的教育。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破坏性很大,实施教育相当困难。如果举办“双差生”学习班,无异于把老虎集中起来摸屁股。当然,老虎屁股不是不能摸、但不能轻易摸;“双差生”学习班可以办,但也不可随意办。不然的话,一旦砸了锅,“画虎不成反类犬”,使学生产生了“抗药性”,今后再想进行教育将是更加困难的了。所以,“双差生”学习班不办则已,办则一定要办好。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周密安排之后,我校于去年暑期正式举办“双差生”学习班。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秉承着"不放弃"的信念,对"学习差""表现差"的所谓"双差生"的教育,以及对放任自流的家长的转变策略。用真心、真情感化,用实际行动引领,最终让学生蜕变成班级的学习小组长。  相似文献   

19.
双差生是指在班上纪律和学习方面表现都差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社会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加之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差等原因,促使了双差生的形成。教育和转化双差生的问题一直是学校和教师心头的一大难题,如不认真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班级的面貌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力巨大。因而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抓优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双差生.这不仅有利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转化高中双差生的方式很多,根据本人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