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动力之源。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甚至形成不可逾越的代沟。这样就需要老师常怀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真正地  相似文献   

2.
王卉 《快乐阅读》2011,(6):116-117
儿童作文贵在"童"字,难也难在"童"字,不是儿童写不出童心,童真,童趣,童语。而是我们教师的引导出了偏差。我们应当引导儿童作文向儿童生活回归,向儿童心灵回归,把原本属于儿童的话语权还给他们,以童眼看世界,童心去想世界,童真去感世界。让儿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他、信赖他。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童世界。”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教师,应永葆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有了童心,就会像吉老师一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儿童文化,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让教育更好地符合童心和人性,才能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会言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朱云英 《江西教育》2014,(12):14-15
作为教师,应永葆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有了童心,就会像吉老师一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儿童文化,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让教育更好地符合童心和人性,才能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会言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思维狭窄而广阔,言其思维"狭窄",是指他们对社会、学习、科学等知识面有限;言其思维"广阔",是说他们对一切都有疑问,巴不得你马上告诉他:太阳光多久会熄灭?……因此,他们作文的语言无论多么"幼稚""天真",教师都要怀着一颗童心,到他们的"字里行间"发现童心世界的美丽,从而才能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欣赏那"幼稚""天真"甚至不成"作文"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耐心、认真地有的放矢地指导、引导学生写作。一句话,批改小学生作文要怀有一颗童心,并尽心组织好学生每一篇作文的批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并在学生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心”“二力”,为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童心。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为人师者的眼里无疑是处于雏形状态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心态和水平去理解小学生的言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随时保持一颗童心,以愉快的心态与学生共处。保持童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遇到的问题,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不仅会使我们发现自己不曾了解的真理和智慧,也会使我…  相似文献   

8.
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9.
使教育教学活动能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让拼音教学变得饶有趣味。教师要揣一颗童心,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从孩子的视角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孩子由衷地想学、乐学、爱学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0.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11.
怎样能让学生乐写作文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作文兴趣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爱世界,用童言写世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命题上顺童心,在教学中导童心,在评改中暖童心。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你,信赖你。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  相似文献   

13.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14.
别林斯基说:“儿童文学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生就”的,即有天生的禀赋。这禀赋使他们易于全身心地接近儿童,感受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童年,但依旧天真、好奇、耽于幻想,他们一生都保留着一颗不泯的童心。高洪波认为,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是一位懂得儿童心理的教育家。“儿童是最可尊敬的人类”。儿童文学应该用真情打动孩子的心,用美去陶冶孩子的灵魂。他的儿童诗,初看起来,写得很轻松、随意,其实,这“随意”正说明了他是一位“生就”的儿童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高洪波。  相似文献   

15.
一 具有大丈夫的智力和婴儿的心的人,才能够踏入他的圣殿。 ——别林斯基许多优秀的诗人是怀着一颗童心写诗的。郑振铎说泰戈尔是“孩子的天使”;宗白华说歌德的“一双大眼睛,笼罩了世界,但也隐约地透出,你婴孩的心”。可见童心对于诗的重要。写儿童诗,更要有赤子之心。儿童的想象海阔天空,神奇无比;儿童的感情纯洁透  相似文献   

16.
“和孩子打交道,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在采访一九八六年“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南昌市幼儿园园长倪慧琛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被她那颗水晶般的童心所感染。倪慧琛已经年过五十,但一提起孩子,一提起幼教事业,她便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她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纯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一、用儿童的眼光处理教材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天真、活泼,富于幻想,乐于探索.教师要永葆一颗纯洁的童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他们架设好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他们——/一双机灵的眼睛/粉红的耳朵/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他们/如果我到了他们王国/一定要教他们劳动/干事不要偷偷摸摸/我还要给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猫。”儿童是天生的想像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学,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童心,上面的小诗就是最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爱心永相伴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更重要的还要有一颗爱心。只有尊重学生,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呵护他们稚嫩的童心。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才能够精雕细琢地塑造他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身为一名教师,深知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来教育感化他们,学生才能全然一新。一是“童心”。童心无邪,童心新奇且具有活力。青少年学生,天真烂漫,童趣浓厚,与他们相处教师应具有一颗“童心”,主动与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感到教师可亲,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身边总是围着很多同学,谈笑声不断,其中的原因是教师具有“童心”,能融入学生之中。二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黯然无光的教育。一位教育家说:“只教给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