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星 《档案时空》2003,(6):11-12
一、档案文献鉴辨学释义 档案文献鉴辨学,又称档案考据学,是从考据学发展而来的,为了区别于原有的考据学,而将之命名为档案文献鉴辨学。 档案文献鉴辨学,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总结运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献鉴辨和档案鉴辨形似则义别。文章从鉴辨对象、目的、标准和方法四个方面对档案文献鉴辨和档案鉴辨进行了辨析,以对鉴辨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档案文献鉴辨的萌芽,后经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鉴辨方法。在此过程中,历代档案学者及历史学家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地开展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在档案文献鉴辨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档案文献鉴辨的萌芽,后经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鉴辨方法。在此过程中,历代档案学者及历史学家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地开展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在档案文献鉴辨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荣孟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著作颇丰,他在整理和研究档案文献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献辨伪思想及方法,即从来源角度、制作角度、形式角度、印章角度、文字角度、文体角度、著录角度、记载角度等八个方面对档案文献进行鉴辨,标志着我国系统的、科学的档案文献鉴辨理论的诞生,对今天档案鉴辨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星 《兰台世界》2006,(22):4-6
档案文献文字鉴辨在编研工作中经常碰到,特别是在整理公布史料与编辑汇编的时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总结归纳鉴辨经验,积累鉴辨知识,从而提高档案文献文字鉴辨的能力和水平,指导编研工作实践,这样有利于编研工作水平与编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两汉、唐宋至明清以降逐步发展成熟,为后世留下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系统、科学的鉴辨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的演进脉络及演变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新体系的构建,该研究对今后档案文献鉴辨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罗尔纲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 ,对于太平天国的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江南春梦庵笔记》、《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战纪》、《太平天国起义檄文》等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鉴辨方法是外部鉴辨法和内部鉴辨法。外部鉴辨法体现为 :考其来源、考其书写惯例、考其笔迹与字体。内部鉴辨法体现为 :事理分析法、是否违背典章制度法。  相似文献   

10.
李珍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144-148
近代以来,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方法及图形图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档案鉴辨,参考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述“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档案的鉴辨技术既具有一般共性,又具有自身特性。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鉴辨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对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眼见不为实——数字影像的真伪鉴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影像的真伪鉴辨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课题.随着伪造数字影像的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地、科学地鉴辨数字影像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数字影像造假的可能性和实施的措施.介绍了数字影像鉴辨的依据和常用方法.探讨了数字影像鉴辨中可资利用的工具.以期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数字影像真伪鉴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叙述文字鉴辩是研究与利用档案的前提条件,是档案真伪鉴定的重要手段,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基础工作入手,阐述了档案材料文字鉴辩的方法、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档案鉴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生 《北京档案》2002,2(1):22-24
古往今来,人们所有的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历史是已经逝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开的历史,历史在不停地发展,彪炳千古的伟人,扭转乾坤的事业,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消失在历史的星空之中.历史不能重演,只给后人留下了原始记录--档案,它真实地记载了历史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世间刻骨铭心的慷慨悲歌,它的内容"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当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物有不同记载时,人们多以档案记载为准,从理论上讲,档案的凭证作用在各种文献中是居于首位的.但是,这也并非绝对,"伪误档案"的存在,使档案真伪杂厕,诸多歧异严重地妨碍了档案的权威性,鉴订档案本身之真伪,辨别档案内容之正误,简称"档案鉴辨",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现于对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档案史料收集、整理、鉴辨及编纂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正确看待胡适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其内容真实可靠,具有权威性.但档案产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一些伪造、篡改的档案亦混杂其间,以假乱真,给档案利用带来不便.因此,档案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档案鉴辨知识.档案鉴辨是指将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从档案的载体形态、字迹特点、措辞用语、署衔铃印等档案的外部特征,鉴别和判定档案的真伪.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纸质档案的外形鉴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与保障两个角度,结合档案、口述档案与电子文件三个研究对象,梳理我国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论题演进脉络。研究发现:在真实性认知方面,档案真实性争鸣由档案学视角转向多学科视角,口述档案真实性论争由国外争论引介演变为国内真伪之争,电子文件真实性讨论由替换传统档案原始性到对接电子证据真实性;在真实性保障方面,档案真伪鉴辨由经验鉴定法发展至多元鉴定方法与技术,口述档案真实性保障由整体性探索走向精细化分析,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从探索到发展再到创新性突破。进而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构建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概念体系;拓展新型档案管理对象真实性保障研究;重视档案真实性保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陆游精于藏书,亦重视对书籍的鉴别。陆氏鉴书,既有对书籍本身及其内容真伪、正误的考辨,也有对书籍版本的鉴定。他的鉴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撰写的大量藏书题跋中。  相似文献   

18.
真的假的:档案真伪鉴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真伪的鉴辨,关键在于对档案来源的甄别,同时要根据档案的其他原始要素确定档案的“形制过程”的真实,任何误判和管理失误,都可能造成档案之“伪”.档案是我们真实的历史脚印,也许并不都很光彩,但却是历史事实.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维护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马秀峰 《兰台世界》2012,(17):37-38
档案和古籍同出一源,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分归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为推动档案和古籍管理的规范化,本文通过对两者工作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对古籍管理与档案管理中的互鉴内容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互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电子文件管理活动中极具挑战性的环节,电子文件鉴辨是一项重要而浩繁的工程。本文在详细论述当前我国电子文件鉴辨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