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金王朝的主体是生女真人,辽代的女真人是由黑水靺鞨演化而来的,黑水靺鞨最初生活在今天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一带,是后来南迁的。生女真完颜部首领函普最初居住在仆幹水之涯,到献祖绥可时期,又从仆幹水迁到海古水,从这以后才定居在按出虎水。女真人建国以后,并没有停止他们前进的步伐。在天辅年间,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随着由辽金之间与金宋之间战争的胜利,金朝统治者又将大批女真人迁往中原地区。在金人废掉刘豫伪政权后,特别是在1141年南宋将淮水以北地区土地割让给金朝之后,女真人内迁人数剧增。金朝末年,北部的蒙古族兴起,摄于蒙古的军威,下令迁都南京,导致了金朝人口的再一次向南迁徙。金代的移民活动对其社会发展影响是相当大的,促使女真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代佛教香火鼎盛,在地域分布上尤其集中在中国的内蒙古和东北辽宁地区,辽代统治者维护政治稳定的需求与佛教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在这一历史时期和空间得到完美契合,也催生了佛教寺院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多元文化的演进。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东北地区的辽代佛教遗址,进而从辽代佛教兴盛的原因、东北地区辽代佛教的著名僧人、民间佛教活动兴盛、辽代流行的佛教宗派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都兴智  赵浩 《文化学刊》2010,(6):165-169
女性参政,一直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所禁忌。有辽一代,女性却广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其根本原因是契丹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使女性有着几乎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此外,契丹族尊母孝母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以及契丹女性自身优秀的政治素养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真民族曾经两次崛起,先后建立了金和后金政权,金朝是中华一体格局下的北方统一政权,而后金政权虽然兴起于东北,却发展成为统治全国的统一政权。纵观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有女真民族这样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9月初的一天,我由沈阳赶赴锦州参加王光女士所著《辽西古塔寻踪》发行式的座谈会,火车一驶入辽西走廊,前方平原尽头的医巫闾山渐显渐近,我突然感觉,医巫闾山向西南已接近渤海的海边了!于是在那次锦州会上联系寻找辽陵的考古工作,比喻说医巫闾山有如伸向渤海的一条蛟龙,而辽代显陵和乾陵就如同这条龙的两只眼睛,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两座皇陵的准确位置,把这条蛟龙"点醒"。发此感受除了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对在医巫闾山寻找辽陵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琳是辽代末期汉族作家。生年不详,北辽宣宗建福元年(1122)旧历五六月间卒于辽国南京(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府中。祖籍沈州(今辽宁沈阳一带)。为人慷慨有大志。历仕辽道宗、天祚帝、北辽宣宗三朝。寿昌末,为秘书中允。天祚帝即位,累迁户部使,曾任枢密副使。天庆六年,高永昌占据辽东,张琳募"转户兵"、指挥作战,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并非军事英才。其存世文学作品有《东征请兵奏》等,《全辽文》收录三篇。其楷书书法真迹《宣懿皇后哀册》现存于辽宁博物馆。本文以《辽史》为本,辅以《契丹国志》《金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并参考辽代石刻,对张琳进行了相关考证,也对《辽史》中"挹娄"之误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辽东镇长城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九边之首。根据辽宁明长城资源调查成果结合前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明辽东长城从辽东镇城(都司)以下,到各卫、所、堡城系统。从长城的防御功能上看,大体可分为相互关联的指挥策应系统、屯兵守备系统和传烽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辽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一个时代,其音乐舞蹈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其中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极为广泛。巴景侃教授撰写了《辽代乐舞》一书,是目前少见的一本对辽代乐舞进行介绍和研究的学术性很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蓝蓝的天空,舒卷的白云,清澈的流水,绿色的草原,悦耳的驼铃,逶迤的长城,巍巍的群山……漠北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植被,生动迷人的美学气韵构成人类社会如诗如画的境界,成为历代画家孕育和成长的摇篮,驰名隋唐的画家杨契丹、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皆有巧思,史称神品,他们都是炎帝的子孙,长期生活在长城以北。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画家都无法在中原地区显其身手。直到辽代开元以后,我国北方的画师们才得以在自己的家乡把美丽的自然、沸腾的生活,时代的脉搏用线条色彩倾泻出来,留下无比灿烂的艺术珍品,丰富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宝库。几乎与辽代文学散失的原因相同,辽代的绘画作品也很少流传下来,但我们从有关史料、出土文物以及少量保存下来的,辽代绘画作品中仍可见其盛况之一二。  相似文献   

10.
一、森林文化的起源和形态 吉林省桦甸市地处长白山富尔岭支脉西部的松花江上游,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块土地赐予人类丰厚的物产。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不同称呼的满族先民渔猎生息的宝地。这里既有原始时期的寿山仙人洞遗址,也有新石器时代的三道通遗址,还有国家级保护文物——唐代渤海国的长岭府遗址(即现在所称的《苏密古城》)。  相似文献   

11.
明代军籍进士之多仅次于民籍进士,总数至少6506人,占统计进士总数的29.34%,比明代军籍占明代户籍总数的比例高出9.34个百分点,显示出军户比其他人户在科举竞争中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其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及在进士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一个加宽的"几"字型曲线,在反映自身变化特点的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明代军户的生活境遇、社会地位、在籍状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其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与明代进士总体空间分布迥然不同的特点,即军籍进士最多的地区不是南方,而是北方,这与永乐后北直隶成为政治和军事中心有着直接关系;云贵地区的军籍进士则成为当地进士的主体,辽东进士几乎全部为军籍进士。  相似文献   

12.
任晓锋 《文化学刊》2011,(1):151-154
以"礼坏乐崩"形容春秋社会剧变,不利于正确认识评价礼的作用与价值。春秋社会频频僭礼、违礼的现象背后,孕育了礼的重大变化,内容上与仪相区分,地位陡然隆升,备受社会瞩目,成为统治者治国定邦和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杨文(公元1350年~1406年),明代直隶和州含山(今安徽含山)人,出身行伍,以开国功官至左都督、总兵宫。他是明初第二代将领,“胡蓝之狱”使他发迹成为洪武后期和建文时期重要将领;他又是明代第一任辽东总兵官,在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率领辽东兵进攻燕永平、通州、保定等地,配合南路明军的行动,从而牵制了燕军主力的南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应县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举世闻名的释迦牟尼塔为依托,兴建开发木塔辽代一条街。应县木塔座落于县城内,始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纯木结构,塔高67.31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木塔景点单一,游客一览即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乎其微。辽代一条街即是与木塔相配合,为木塔添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在明朝也称辽东,是明代中央政府实行有效管辖和统治的重要地区。辽宁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其边塞文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以满族为核心的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一道为建设辽东做出了重大贡献。辽东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教育、城镇建设、饮食、婚俗等方面均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民族文化对明代辽宁历史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通鉴”类史书相当普及 ,它既是对宋元两代推崇、研习《通鉴》之风气的承续与发扬 ,同时又与明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密不可分。“通鉴”类史书之普及 ,直接导致了通俗历史教育的风行 ,其主要标志是“通鉴”类史书的不断简约化和通俗化 ,以及“按鉴”通俗演义的兴起 ,它们有效地推动了历史知识的民间化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麻晓芳 《文化学刊》2009,(6):152-155
东港地处辽东边陲,是中国海岸线最东端的地区。其方言隶属于胶辽官话次方言登连片。东港方言共有三个声调:阴平、上声和去声,属三声调方言点。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东港方言声调的历时演变规律,着重探讨东港方言中古平声及古入声字的走向,并就其特点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侄子的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明王朝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备,第二年正式建设北京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城,  相似文献   

19.
纪晓晨 《文化学刊》2014,(4):98-103
鸟居龙藏对于中国东北和蒙古的研究贯穿了他的学术生涯并且成果颇丰,他致力于此的研究也是为了反驳当时世人皆以为满蒙之地无历史文化的论断《满蒙古迹考》回溯了作者有关满蒙文化的研究轨迹,内容侧重对渤海、辽、金三国的考古探查,本书也鲜明地展现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与研究特色。透过鸟居龙藏的学术眼光与遗留下的宝贵资料,当今的人类学东北研究也可从中收获启发。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3,(12):59-61
左权县的民歌和小花戏,是我国歌舞艺苑中别具风采的一朵光焰夺目、清香扑鼻的奇葩。左权原名辽县,古称辽州,是全国颇负盛名的“歌舞之乡”,素有“万首民歌千出戏”的美誉。明万历年《辽州志》记载:“辽居太行山巅,万山深谷之中,迂回曲折,袤延百里,商贾不通,舟车不至。然虽穷乡僻壤,而比户弦歌,文风颇盛。”可见,这里群众能歌善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凡在左权听过歌赏过戏的人,无不被其浓郁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