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材和教学一体化建设,实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转换与互动,是提高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教材、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为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搭建良好的平台;以教材体系建设为纽带,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和互动;以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化;以提高教师的转换能力为抓手,推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课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体系的有效转换,这个转换过程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把握力、建构力和适应力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专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接受状况及内心需求出发,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典型路径,理清该课程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理论依据,遵循其递进转化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居寒洁 《考试周刊》2011,(88):197-197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以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编排教材的思想基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理心理特点、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特征强化记忆;启发学生探究进化线索,进行比较记忆;与学生一起通过合作交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途径有三:即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建构"我——你"相遇关系的教学模式。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就是将教材的理论文本话语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话语,创立一种既具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敏感性,又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新话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和接受性。教学模块可设计为理性认知、情感体验和问题探究三个模块,把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对接,把价值介入植于情感介入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教学场域中建构师生间的"我——你"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相遇中互动、对话,运用互动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就会灵动而真切,真正进入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6.
六个“为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侧重体系逻辑,六个“为什么”则侧重问题逻辑。六个“为什么”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逻辑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通过把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来自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对接,建立问题逻辑体系;设计“问-答”情景分析系统,寻求问题解答的方式和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建设问题链数据中心,使之成为问题逻辑体系、“问-答”情景分析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内容载体。教学体系的问题逻辑系统是置于四门必修课各自问题逻辑体系之上的总系统和结构,既是六个“为什么”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也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成功转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学术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新一轮教材体系的构建注意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为教师实施教学留下了必要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认真研究"05方案"及新教材,尽快完成思维方式转换、主客体更新、内容选择与包装以及话语系统的转换,构建出独具个性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地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是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注意内容的口语化表达、问题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结构的承转式连接、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把握力: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换中,把握统一性与主体性辩证关系之能力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教材体系是整个课程框架与内容的展示,反映编著专家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具有对课程教学的指导性功能,呈现统一性的特点。而教学体系虽受制于教材体系,但因是教师个体所为,相较于教材体系的统一性而言,则是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反映出多样性的特点。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应是统一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编写体系,这种编写体系,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就知识目标而言,其知识体系不如旧教材严谨有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当吃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重要环节。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体系存在重理论知识考查而轻实际思想表现、重学习结果考核轻学习过程考核、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被考核内容相对脱节等严峻问题。考核体系改革目标:凸显学生思想实际的考查,注重过程性与专业性;内容上要制定学生思想实际得分的衡量标准和确定学生思想实际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合理比例;方法步骤:通过"共识形成——数据准备——新体系制定——试点工作"四环节完成新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解构教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二是在解读基础上,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逻辑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体系,对教材进行二次构建,从而形成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对教材的“解”与“构”是互为依存,有着递进关系的一组概念,解读教材是实现教材二次建构的基础,而教材的二次建构又反过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3,(34):40-40
复习课是让学生提取、运用知识,进一步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技能的再认识过程。因此,总复习应努力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与教学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中学会建构新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答应用题能力,较全面地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一、进一步优化认知目标的设想复习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本册的复习中,应注意深化学生对教材体系中的重点概念、规律、法则等的掌握程度,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此,对优化认知结构的具…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的转化。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促进其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玺 《教育探索》2021,(10):54-5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必然逻辑.在此转化过程中,立体、多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也逐步形成.教学空间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人,包括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学组织.探索主体在教学空间中的需求,可以分析出教学空间演进的动力,进而推动静态教材体系向动态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技术要素的需求介入,为这个转化进程赋予时代的表征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祁顺成  ;黄一青 《学子》2014,(4):68-69
正"用教材教"是课改十年来教师们获得的最理性的经验,一方面要求教师精准解读教材的编排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明晰学生所要接受的认知脉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预设,充分挖掘习题的教育资源,并能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再则读懂学生,以学生的认知储备、经验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等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够更加精准地领悟知识,有效地建构认知。创设适宜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新性转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就必要性而言,思政课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两者在逻辑、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体系要实现对教材体系的总体化、问题化、具体化、个性化建构。为顺利实现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还需准确把握“转化”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及要求。具体来说,对思政课教材的研究是转化的基础,对学生的研究是转化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主体素质是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的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所以新教材不再将教材看作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而是将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因此教师对待教材不应该是简单的复制和接受,而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合理地"用"之而不是"教"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是经过专家全方位论证、多次修改、精心推出的问题,优点和绝妙之处数不胜数,但也有些例题和习题却值得我们斟酌.所以在课堂中作为"导演"的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第4册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为例,浅谈在实际解题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统编教材抽象、晦涩、难懂,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其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才能达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在于把握“即”与“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