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分别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刘翔、国内与国外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不一致;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三步时间之和比国外运动员少;分栏平均时间长而过栏平均速度低;起跑到上第一栏的时间和腾空过栏时间之和大。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和腾空过栏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2.
中外优秀110 m跨栏跑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中外优秀男子110 m跨栏跑速度分配的本质,提高我国男子110 m跨栏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男子110 m跨栏跑进行全程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在第3栏-第5栏间速度最快并保持稳定,从跨过第6栏后开始逐渐减速,减速至第9栏前速度达最小,在第9栏到第10栏间又出现加速,然后高速冲刺至终点;运动员栏间跑速度快,会造成过栏腾空时间长;9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是影响运动员能否夺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 110m栏运动员与第 6届世锦赛前 7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 :我国优秀选手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跨栏步腾空时间耗时多 ;另外 ,虽然全程速度曲线的规律与世锦赛前 7名大体一致 ,但栏间最高速度、保持速度的能力、各分栏速度的稳定性以及终点加速冲刺的能力均明显差于对方 ,这是导致比赛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分栏时间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选手刘翔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以诚 《体育科研》2004,25(4):31-33
以200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大奖赛洛桑站的前3名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的110m栏比赛全程跟踪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刘翔的跨栏步技术进行定点摄像及解析。刘翔与世界顶尖选手比较,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最高栏间速度低,而且次数少;栏间跑3步平均时间稍好;过栏腾空时间长,起跨角大,起跨距离稍远,下栏距离长,这揭示了刘翔的跨栏步技术存在问题,也是薄弱环节的所在,也是刘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刘翔110m 栏全程跨栏的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其跨栏、栏间跑节奏等运动学特征,以他在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110m 栏决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激光测速仪(LAVEG SPORT),用影像解析相结合的办法来测量运动员跑进的速度。结果显示:刘翔的栏间3步总步长比较短,而且3步中每1步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刘翔全程栏问跑3步平均步频快,在第3~4栏栏间达到最大步频,并保持4个栏间到第6~7栏栏间;刘翔栏间的3步平均速度快(9.20m/s),在第4~5栏栏间达到最高速度(9.63m/s);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比较,刘翔的过栏的平均速度较慢,前3栏间的节奏相对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与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无显性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相关较大。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2、3跑段。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玉泉  张荃  田坤 《体育与科学》2004,25(3):55-57,67
本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平跑速度、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相差较大。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2、3跑段。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优秀男子110米跨栏跑全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男子110米跨栏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在第3栏~第5栏间速度最快。并保持稳定,从第6栏后开始逐渐减速,至第9栏前速度达最小,在第9栏到第10栏间又出现加速,然后冲刺至终点;9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是影响运动员能否夺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翔110 m 栏平12. 91 s 世界纪录的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刘翔、杰克逊110 m栏跑12.91 s同一成绩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刘翔的栏间速度均匀性强、节奏好,专项速度能力、专项速度耐力、终点冲刺能力以及起跑后的疾跑加速能力强,栏间3步步频快,这是他能创此优异成绩的重要技术因素与优势所在。但与杰克逊相比,刘翔最快栏周期出现较晚,快于1 s的高速分栏时间少,跨栏技术动作稳定性、起跑反应时、第1段落的加速能力以及跨栏步技术还有待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二维高速摄像技术,采用APAS和Dartfish动作解析软件对山东省优秀3 000米障碍赛运动员姜冰的过栏及过水池技术动作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姜冰在完成跨栏动作时,步速过慢,影响其跨栏距离。建议在今后的跨栏训练中注意训练栏前的加速。在过水池时助跑最后一步步幅偏大,导致加速不足,过栏时动作幅度偏小,导致落地距离偏小,双足湿显著影响比赛成绩。建议其在助跑过程中采用小步加速的方法,增加上栏前的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13.
110m跨栏跑是非对称性的周期性项目,对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协调性等素质均有极高要求。从刘翔的成功借鉴经验,本文对青少年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它对提高早期训练水平,使青少年跨栏运动员早期训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使他们为今后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收集资料、数理统计等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的110米栏运动员速度利用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优缺点,为教练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田径备战2008年奥运会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课题立项,对男女竞走、男子110米栏、女子中长跑、女子马拉松和女子链球等重点项目提供了长达三年的信息服务,内容包括:田径强国技术训练资料翻译、多文种田径科研文献推介、对手动态情报和档案采集、强国实力分析、奥运成绩预测等。所采集的文献来源时间跨度为四年(2005-2008),涉及英、俄、德、法、西等文种。本文对该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对2008奥运周期信息服务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和完善田径备战2012年奥运会信息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世界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31人)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计算、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依据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速度节奏技术类型进行分类与评析.结果显示,"均衡型"的技术特征具有显著符合项目自身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代表着女子400 m栏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女子400 m栏运动员更适合"均衡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了女子400 m栏各分段时间模式量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观察与测试的基础上,以我国优秀女子100 m栏运动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的时间、1~10栏的分段时间、冲刺时间、全程栏成绩、速度差值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女子100m栏成绩在栏间节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为科学指导我国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和典型指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认为,800 m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因子、速度因子、下肢爆发力因子和一般耐力因子,典型指标为400 m跑、30 m行进跑、立定三级跳和5 000 m跑;1 500 m运动员专项素质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因子、一般耐力因子、速度因子,下肢爆发力因子,典型指标为600 m跑、5 000 m跑、100 m跑和30 m跨步跳。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Release velocity and accuracy are vital components of throwing performance. However, there is no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ese parameters for throwing in cricke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hrowing performance of 110 cricket players from six different populations: elite senior males, elite under-19 junior males, elite under-17 junior males, elite senior females, elite under-19 junior females, and sub-elite senior males. Based on a specifically designed cricket throwing test,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for (1) maximal throwing velocity and (2) throwing accuracy at maximal velocity and at three sub-maximal velocities. Elite senior mal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eak and mean maximal throwing velocities (P≤0.001). Furthermore, the groups of ma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eak and mean maximal throwing velocities than the groups of females (P≤0.01). A speed–accuracy trade-off existed such that all groups demonstrated improved accuracy scores at velocities between 75% and 85% maximal throwing velocity compared with 50% maximal throwing velocity and 100% perceived maximal exer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x, training experience (years training), and training volume (training time per week) may contribute to throwing performance in cricket player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group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escribe the inherent throwing profiles of different cricket playing populations. Potentially, we have identified stimulus material for future training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