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诸多问题.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对此进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实践,构建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三个融合”的教学培养体系、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践训练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深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课程建设模式、课堂嵌入模式和专业实践模式.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强调以下策略: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专业教师的角色,健全辅助的联动机制,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构性融合、功能性融合、感知性融合和长效性融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和核心能力为导向,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发展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教育目标、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表明,该专业综合改革模式有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为同类高校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国家民族复兴、高校立德树人、个人全面发展等现实需求,高校应探索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打造特色专业劳育,以实现对高校学生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素养提升的三维融合培养。根据对专业劳育的理论应然、现实审视及价值意蕴的辨析,高校应从实践规划层面,注重专业劳育目的、内容、方式上的劳动与育才并重、产业与教育相融、守正与创新兼具,依循“知—情—意—行”教育过程构建专业劳育实践体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从成效上增强劳动教育的获得感,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有效地落于实处。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目前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现状与问题。通过高校的实践经验提炼总结,运用CDIO理念从学校层面的战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业实践基地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六大方面构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改革结合创新创业政策的必然选择。从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导向、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再培训、教学管理机制考核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划分等方面阐述甘肃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健全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为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转型所引致的劳动力产业间与地域间的流动也日趋频繁,并使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围绕广东省劳动关系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适用的劳动关系专业人才,是广东金融学院劳动关系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此,通过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凝炼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实施“一纵三横”的CPE人才培养模式,是该学院劳动关系专业适应性发展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其发展背景与培养目标虽有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两者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要从教育观念强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融合、师资队伍培养、创业实训与专业实践相互促进等途径上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共同发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将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劳动队伍,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文章介绍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即从价值维度上看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实践维度上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从现实维度上看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和劳动教育师资不足难题,并从优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建设师资队伍、改进考核方式、推动创新创业五个方面提出了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20,(5):102-106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不少地方性院校正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践,探索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从阐释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出发,在论述地方性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梧州学院为个案,总结凝练地方性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剖析它们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建议地方性院校更新观念、增强融合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具备融合特征的师资骨干队伍,以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为引领探索多维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05-2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形成了"横向互动循环,纵向递进深入"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及提升个人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施行,高职教育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专业设置过多、过细、过杂,重点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调整调研不充分,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因此,必须缩减专业、突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重构并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食品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实施创业教育和如何实施创业教育两方面,对高职食品专业在各个层面融入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作一些探讨,以期带动高职其他专业形成积极的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出现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改革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课程建设,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联动办学,扎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冲突,论述了通专融合是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并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位一体"质量观引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促进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发展;成立本科生院,融合两套体系,实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科学评价、精准服务等方面,阐述了西安交通大学促进通专融合,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专门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人,是帮助师范生实现正式社会化的人,是教师教育实践者和教师教育研究者的统一。教师教育者应该根据自身劳动任务的基础性和艰巨性、劳动对象的成人性和期待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劳动方式的师范性和示范性、劳动价值的潜在性和长效性等方面特点,通过树立专业理想增进身份认同、开展自我研究融合教学和科研、增进合作交流创建教师教育者发展共同体等方式积极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