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下面就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感受和心得,谈谈自己对七年级作丈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志进 《广西教育》2015,(5):120-121
纵观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凡学有所成者,大都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经过十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感慨此三种境界应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妙析】概括了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相似文献   

4.
乙常青 《初中生》2006,(11):32-32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5.
集腋成裘     
2002年第1期诗词: 《人间词话》一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6.
华珊 《小学语文》2010,(6):38-3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相似文献   

7.
读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 《教育》2010,(12):60-60
王国维在他著的《人间词话》里说了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9.
治学有三境界.王国维在从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常为人称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0.
“两界”与“三界”夏守柱清人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三境界     
平和 《教师博览》2003,(10):9-9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我们熟知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三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注释:①凋碧树:使碧绿的树木凋零,这里指萧瑟的西风把树叶吹落。这几句可译为:昨天晚上萧瑟的西风吹过,碧绿的树木变得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望伸向天边的路。②伊:她。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两句可译为:我渐渐地消瘦,但始终不后悔,为了她,我甘愿身体瘦弱,面容不佳。③阑珊:稀疏,零…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若以此三重境界来看,我们会发现,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历程与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共通之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喻为一种"执著的教育追求和质朴的教育情怀"。大音  相似文献   

14.
孙景龙 《学子》2003,(8):56-5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自原词观之,晏殊“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惆,柳永“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相去甚远,而王国维先生竞比  相似文献   

15.
与文学相比,科学研究多了一个验证期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相似文献   

1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中三境,解读了创作过程的玄妙。尽管作文不能等同于创作,而“三境”则是必经之路。简而言之,可理解为:味、趣、劲。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水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概括成读书的三境界,即“知之、好之、乐之。”近代学者王国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