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创作的最重要作品,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的人文关怀和终极探求,带有存在主义的明显印记。从人物到情节设置,再到主题的延伸,海明威表现出了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唯美的艺术家》中的两个主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和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指出:这一作品在将艺术与生活进行对照的同时,强调了两者各自的优劣处。此外,作品在突出艺术家的超脱特点的同时,既突出了超脱的积极作用,又暗示了过分超脱的负面影响,这些都体现了霍桑的矛盾心态。因霍桑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矛盾心态在其他作品中多有体现,故《唯美的艺术家》可谓霍桑矛盾心态的寓言化再现。  相似文献   

3.
网页制作     
《学生电脑》2007,(1):34-34
作品:《龙的传人》 易水寒点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网站积极向上的主题让人振奋。在制作技术上,网站栏目分类明晰,页面排版合理,图文并茂,体现了作者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的作品文风幽默浅显但内涵深刻 ,这种表面的矛盾之后体现的是作家内心的矛盾 ,文章通过对《哈克菲恩历险记》中主题、写作技巧、语言和人物的塑造等各方面存在的矛盾内涵的解读 ,及其创作生涯的关注 ,揭示了作家隐藏在轻松幽默之后被矛盾和冲突困扰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系统性,其很多作品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反映。艾略特的文艺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时有体现,比如他的非个性化理论、象征物表现手法等,在《空心人》中都有所体现,将诗歌的主题进行了精确刻画。艾略特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与他本身的意识以及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将选取其作品《空心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离婚》通过知识分子老李在小市民生活中人生理想的逐渐破灭,展现小市民生活对人的灵魂的侵蚀。作品中展示的悲哀,是庸俗社会学胜利的悲哀;而在老李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正是老舍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所面对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运用比较学中主题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日本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山音》中深刻的人主义内涵,论证了该作品中老人精神世界、感情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否定了以往论的片面观点,从而揭示了《山音》作品主题人主义观照的前瞻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所塑造的最复杂的人物形象莫过于白痴班吉。这个亦神亦人的白痴身上既体现了耶稣遗爱人间的救赎和对离经叛道的惩罚,又体现了人世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爱,从而透视出了作品的主题与深层次价值。  相似文献   

9.
过去学术界对《闲情赋》评价不一,多有贬词。这主要涉及到对主题的不同认识,作者认为,此赋的主题是多重矛盾的统一,但矛盾的主题并不影响它的价值与意义。《闲情赋》在魏晋辞赋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其主题的思想价值和象征意义;还是在艺术上继承前代优良传统,开拓创新所达到的成就,都堪称一流作品。  相似文献   

10.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并利用读对聚焦人物眼光的高度认同,形成全跌宕起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还运用对情节的“解构”、“错时”、“阐释空缺”等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主题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的突破,也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1.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通过学形式表现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巨大的的艺术感染力,又充满了惊人的矛盾。在《白痴》中比他的其它的作品更鲜明的体现了他的思想、追求、矛盾。  相似文献   

14.
以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为例,指出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小说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仅是其多元宗教思想观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及独特的审美倾向;小说中体现的神秘主义是服务于主题的重要形式与文学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戏剧的先锋派剧作家。他的普利策奖获作品《被埋葬的孩子》是一部以"被隐藏的丑闻"为主题的悲剧作品。剧中通过描写人物与居住环境的绝缘、人物心理的异化以及人物对话的荒诞与陌生化,揭示出这个家庭矛盾被激化的根源,同时也体现了各人物之间的畸形关系与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儒释道三个角度分析发现,《水浒传》的主题是多元的,矛盾的思想造成了矛盾的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悲剧,因而扩大了作品的思想容量而显得博大精深,耐人寻味:也正如此,才使粱山英雄好汉的社会人牛悲剧穿越时空,振聋发聩,从而使《水浒传》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彪炳千古,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主题来自郑秋枫的创作歌曲《美丽的孔雀河》,作品在旋律音调、旋律线条、和声、节奏、节拍上利用和体现了新疆主要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基本音乐特征,并在作品音响所营造的意境中给人对新疆自然景色、舞蹈场景、民族器乐以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位老年女性的口吻讲述了生活在我国东北部林海雪原中的鄂温克民族近百年的生存轨迹,主题丰富,意象多元。长期以来,学界对作品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包括对书中的女性主义、生态主义、民族性的阐发等等。但作品中的孤独主题却很少被挖掘,因此仍有许多探索空间。本文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本分析,揭示了作品中体现出的孤独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作出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主题意识二律背反在作品中的表现主要有二:禁欲与纵欲、劝世与骂世,展示了人的自然天性与理性枷锁之间的尖锐矛盾,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痛苦环节。造成《金瓶梅》主题意识二律背反的原因有两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等新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强  罗媛 《考试周刊》2011,(2):37-38
在《活着》中,余华极其冷峻、真实地写出了人在边缘状态“活着”的生存状况。他用冷静的、令人颤栗的叙述,用生动的故事形式将这一主题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的高度。本文通过分析《活着》所要表达的生存状态,去探寻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