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清时期,陇中地区民间盛行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对于历史时期陇中地区文化传承、科举考试、民间生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还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局势有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成人礼,不仅是一种成人仪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作为仪式,先秦成人礼有规范、细致的礼仪程序;作为教育模式,先秦成人礼又有着独特的历史教育意义,成为先秦时期少年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教育导向,其中许多教育经验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可为我们的青少年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在先秦时期已形成崇德重和的特征,视"止战"为"武"的最高境界,原因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崇德、重和的尚武特征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一直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追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江东地区曾盛行尚武风气,这种风气嬗变为尚文风气始于三国时期,主要是由于孙吴政权的儒化.孙权的选驭将相和治国方略均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促成其政权的儒化,开启了整个六朝时期江东风气从尚武到尚文的嬗变进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中庸>、<学记>是先秦儒家论述大学教育的理论著作.<大学>、<中庸>、<学记>不仅提出了先秦时期的大学理念、大学之道、大学的社会职能和教育任务、培养目标、大学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而且对大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古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先秦时期私学大师形成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着奠基石的作用,而且对我国当代的高等教育思想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江南望族在教育上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长洲彭氏与时俱进,由尚武向尚文转型,并积极与新式教育和西学接轨,从而人才辈出,使家族成功地确立了望族的地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在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为理念的当今时代,成人教育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为了更好地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张力,鉴于成人的特殊性,对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从教育教学和管理来对各个层面进行了思考,即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来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服务.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德治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但随着古代社会各朝代的变迁,各统治者为了其各自的统治利益已部分歪曲了它的本意.要真正掌握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意,就必须认真研究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德制、德政、德育和德主刑辅等多方面内容.其实质是道德至上,德治不等同于人治.虽然它与现代法治有着冲突,但也有某些媾和之处.全面准确地理解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正确评价其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古代教育思想长河中,先秦时期的古代教育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德育经验,它们十分值得今天学校德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就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的德育思想进行撷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教育的觉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对教育的理解及其主张各有千秋,但是,在他们锲而不舍地抗争和坚守中所凝聚的主体精神,揭示了教育的独特规律性和内在学术性,既推动了先秦社会的发展,又有效地提升了传统教育的主体性品质,铸就了中国教育的高尚和神圣.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创生了极为丰富的原创性教育思想,这些具有历久弥新生命力的原创性教育思想对于丰富中国教育理论,指导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曾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分析其促生因素,挖掘其意义与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历史的智慧,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
西汉王朝在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之后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但在王朝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无论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都普遍存在着尚武之风.研究这一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尚武之风对于更进一步解读尚武的深刻含义以及了解西汉社会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有些至今仍有很大启发,很有必要加以认真发掘和总结整理,以利于更好地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有效地指导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准备分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预”从教育史上看,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家已对预防在先、提前施教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如孔子  相似文献   

15.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教育研究》2021,42(10):83-92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16.
在华夏远祖尚武传统的熏陶下,侠萌蘖于上古时期的士阶层。我们一般认为,春秋剑士是其发展的初始形态,而战国游侠则是其较为成熟的发展形态,已经成长为当时重要的社会力量。策源于先秦时期的侠士形象和侠义精神早已融入到中国特有的本土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侠的身份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对中国文学史的意义以及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正在进入风险的高发期,风险社会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带来了新的诉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帮助大学生构建应对风险社会的风险理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指出教育和科学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为了更好的配合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本文仅就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作一点概述。  相似文献   

19.
毛静 《华章》2012,(11)
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其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深化是此前我国音乐教育的任何时期都无可比拟的.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实际的教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思想和方法较大地提高了兴趣,达到了教学要求,强调主动探索创新与案例质疑法,注重实践与合作.从而实现“探究、创新、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社会教育、日常礼仪、女子尚武、文学艺术等方面。作为一种大众性社会行为,其实质上是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强化了中华先民不畏强暴、不惧战争、敢于反抗、勇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固化了中华民族业已存在的爱好和平和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使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要义,为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注入了崭新的内涵,形成了民族尚武自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