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恒山与其它四岳一样,为我国最早的道教圣地之一,早在西汉就出现了道教活动。恒山的宗教活动,特别是道教活动,在我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连恒山本身亦被宗教化,被道家封为神,被历代王朝奉为帝,千古受尊,香火不绝。 为了加深对恒山宗教活动的了解,本文对恒山的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与兴衰予以简述。 恒山道教略谈 恒山及其它四岳,是我国锦绣河山的象征,是我国千山万岭的集中代表。中国,在没有出现道教活动之前,五岳已经形成。因此,五岳不光最有名气,在道教的眼里,认为五岳最有灵气,自古为道家修练之地,历代不少有名的仙人都是在五岳中修道的,即使是在其它处修道者,也要佩带“五岳真形图”。《抱朴子》中记;“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道教产生于我国,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术。元代以前,道教无统一章法,道派杂乱。战国时有黄老道;东汉顺帝(126—144)时,张陵倡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东汉灵帝时,张角倡太平道;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支持下兴北天师道;南朝宋国庐山道  相似文献   

2.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是神真推算历法选择时节后方传诸世,历算活动中对天文异常变化的把握亦成为信众勤行灵宝经法的心理动因。灵宝派通过天文历算研究,试图为道教神学寻找理性与经验基础。其整理道教科仪、提升道教组织素质的活动虽属信仰行为,但实际上增强了传统数学与天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灵宝市靠近华山、亚武山和永乐宫道教圣地,深受道教音乐曲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整体效果繁丽而不_拖沓、简练而不空乏的灵宝道情皮影艺术特色,体现出了民族民俗、民间音乐、工艺美术、民间文学、文化传统见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神圣的沉静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  相似文献   

5.
北武当山,亦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境内。明代修复玄天大殿后,根据“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更名为武当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称北武当山。共有27峰,36岩,24涧,主峰香炉峰海拔2280米。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古木参天,风光绮丽。北武当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风景名胜,被誉为“三晋第一名山”。现存古迹有玄天大殿、大香炉、南天门、三官庙、观音庙、天寿井等。吕梁风景名胜——北武当山  相似文献   

6.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对道教和道家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道教人物、经典等。本文就金代李俊民及其撰写的《会真观记》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道教在金元时期在晋东南一带传播情况的研究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武当道教的养生活动是其宗教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是武当道教的最高宗旨———追求成仙长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各种宗教仪式等活动中 ,如宗教法事活动、生活习俗等等方面中 ,都蕴函着养生哲理。武当道教养生文化的四个主要表现特性是 :交融性、生活习俗性、宗教性、派系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李白诗歌创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自青年时代便开始的道教活动使道家思想深入李白内心,塑造了他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审美理想。道教文化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庞杂具有道教色彩的意象群,并催生出其诗作中浓厚的主观色彩和磅礴壮阔的诗境诗风。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本土信仰,斋蘸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内容、意义及用乐丰富、规范。本文仅就有关斋蘸的含义、用乐做一阐释,以求道教的这一重要活动被人们所认知。  相似文献   

11.
武当道教历来强调忠孝伦理.元代时,武当道教的教主又与净明道派建立了密切关系,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此后,武当道教不仅在道经中宣传忠孝,还将孝道思想体现于建筑形式和神像崇拜之中,从而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明代云南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儒释道三教共同影响着云南社会,高道刘渊然及其弟子在云南传道,使云南道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明代是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道纪司、道会司等道教管理机构在云南各地设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所见云南道教的实况,明代丽江纳西人木氏土司尊崇道教,由此勾勒出多元文化背景下云南道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词学界通常以雅俗来评论柳词,而对其词中的道教意蕴关注极少。柳词的道教意蕴表现在:或直接以神仙道事作为题材;或以道教意象写男欢女爱;或渗透着浓厚的道教出世思想。其创作原因:既有北宋崇道环境的影响,也与创作主体的道教思想有关,同时还有前人以词写神仙道事创作经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政府对道教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除了实行度牒制度和道籍制度外,还以世谷礼法来约束道教,体现了道俗结合、世俗礼法高于并统摄教内法规的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作为道教文化的宣传者,唐传奇吸收道教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阐释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展现了自身的独特生机。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理论与唐传奇紧密结合,道家深奥的学问借助唐传奇的文学体裁得以通俗易懂地展现。唐传奇与道教有着多重关系,除了互利的方面外,道教具有禁欲思想,而作为文学,唐传奇具有人文情怀和启迪作用,二者在宣传"人欲"方面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道教极为兴盛,女性入道盛极一时。这种现象既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原因,又有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鱼玄机作为一名女道士,除了受社会原因的影响之外,还有其自身原因和经济上原因。  相似文献   

19.
道教在唐代始终为皇室所尊奉,致使唐代成为我国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唐代公主入道者甚多,没有正式入道者也多崇奉道教,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庄园宅第的建造之中,体现了唐代公主深厚的道教情缘.在唐代题写本朝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中,也渗透着唐代公主的道教情缘和道教的自然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