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编辑,记者平的是语言文字工作,他们所写的广播稿是要通过播者的嘴说给人听的。因此,写广播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写话。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语言,那就办不好。”这是泛指,是指革命工作者,作为一个广播新闻工作者,学习领会这段话,有其特殊意义。我在做广播编辑工作实践中,积累了群众语言近四千句,计  相似文献   

2.
当一名称职的广播科技编辑是很不容易的。其难处有三:一是广播科技编辑既要精通广播业务,驾驭广播特点,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又要具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二是广播科技宣传的特点,对广播科技编辑有与报刊科技编辑不同的“苛刻”要求;要摆脫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数据、乏味的符号的干扰,提高科技广播节目的可听性,需要编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三是广播自身的传播缺陷直接制约着科技广播宣传效果,听广播存在“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弱点,加上听众收听广播的随意性,对通俗表达科技内容的要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广播里的稿件是播给人听的。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耳朵听,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广播稿写出来,不符合“听”的要求,听众听不懂,就会削弱广播宣传的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4.
习惯上认为,广播编辑,总离不开文字稿,还要与剪刀、浆糊、胶水打交道。在电台直播室诞生之前,或许可以这么认为。而在今天,在广播走进直播时代的今天,情况有了变化。传统的广播编辑理论,也是以稿件为中心的,编辑程序自始至终都是稿件的处理问题。尽管也强调稿件处理的“口语化”原则,强调“听”的编辑工作原则,但从根本上,它仍然脱离不了稿件,这是由传统的广播运作模式所决定的。随着直播室在广播中的诞生,广播实践实际上已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框框。几年来的广播实践已表明,直播后的广播编辑工作,人们已有意无意地把重点从往日的稿面上转移到今  相似文献   

5.
怎样编写广播对话,我们准备分三次说. 一、对话是广播的独特体裁广播对话,是广大听众喜闻乐听的一种语言广播形式,具有鲜明的适合听觉的特点。有时候,报刊也刊登一些对话稿,但是,宣传效果比不上广播。就象印在刊物上的剧本,总没有在舞台上演出影响大一样。为什么?很简单,广播对话是给人听的,而不是供人阅读的。由于是给人听,在编写对话稿的时候,就要注意语言生动活泼,明白易懂,可听性强。再加上播音员的再创造,使人不仅一听就明白,还给人一种享受。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就成了广播的独特体裁。说对话是一种广播体裁,还由于它适合发挥广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男女老少,文化高低,都能听懂,即所谓广泛性。并不是所有的广播节目都能做到这一点,象文艺节目中的相声、小说连续广播等,可以雅俗共赏,一些音乐、戏曲和文学节目,却只有一部分人能欣赏。语言节目中的对话,则  相似文献   

6.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听评广播是一门学问,它关系到听评者应具备的条件、听评广播的任务、怎样听评各类节目以及怎样从听评广播中综合考察一个播音员、一个广播电台的水平等问题。怎样研究听评广播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著作来系统地论述。现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曹仁义同志所著《怎样听评广播》介绍给读者,供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贺卡情深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我都收到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年卡。面对这挚语浓情,我总不免思绪万千……这些贺卡大都来自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还有我的“忘年交”、文朋书友,这其中记录着一串串的故事和一首首诗。先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工部的那些和我素昧平生的编辑们,只因我喜欢听广播而从此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秋,该台《对农村广播》中广播了山东省有位农家贤媳叫陈秀兰,她服待傻公公痴婆婆,照料一家人,自己吃苦受累。听完广播后,我当故事讲给  相似文献   

9.
广播由于诉诸听觉的特色要求,决定了广播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有规律的表现形态。人们常常形容某人说话抑扬顿挫或者铿锵有力,就是对有声语言规律的一种认识。广播在便于听、便于理解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对语言的运用、选择形成了一些规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是指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新鲜别致、活泼动人,能用各种修辞手段把事物的情状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339页)。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  相似文献   

10.
当一名称职的科技编辑不容易,当一名合格的广播科技编辑更难。究其原因,难处有三:一是广播科技编辑既需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又需要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二者好比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二是广播科技宣传的本质特征,对广播科技编辑提出了与报刊科技编辑所不同的“苛刻”要求;因为科技知识的表达要摆脱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数据、乏味的符号的干扰,提高科技广播节目的可听性,需要编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三是广播自身存在“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弱点,加上听众收听  相似文献   

11.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2.
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特点是“一听就过”,特别是近年来播音和记者口述的提速,广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向广播记者提出一个新课题:广播语言如何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5.
编辑琐记二题■杨东鲁广播迷有通讯员姓梅名运国,系县广播站通讯员,每每投得一稿,第三天即开始到屋门前的广播喇叭下去听,广播里是否播出自己的稿件。一日暴雨后,梅某照样靠在安装喇叭的广播杆上听广播。广播杆又正好栽在堰塘边。梅某听入了迷。不料堰堤被雨水浸泡发...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各种新闻手段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作为县级广播电台的广播编辑,如何适应改革形势,发挥广播的独家优势,搬出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听的广播节目?笔者有几点建议。(一)县级广播台的广播编辑要在竞争中闯出自己的新路广播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传送速度快,收听对象不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制约,但又以转瞬即逝、过而不留而逊于报纸,这就要求广播编辑要研究声音和听觉的规律,充分发挥广播的特长,增强广播的可听性、新鲜性和趣味  相似文献   

17.
一广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听觉艺术。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征,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在宣传方式上,要组织制作宜于显示声音特点的广播节目;在语言运用上,要采用便于听觉鉴别和接受的表达方法。广播特点决定了广播对语言的要求,广播语言不仅要通俗口语,简洁明快,准确规范,让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还应当清晰响亮,和谐悦耳,优美动听。广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口语化广播与其他说话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传递几乎全靠有声语言,基本没有其他凭借,声音在广播中是无形无态的,这样与听…  相似文献   

18.
首先祝贺河北音乐广播开播3周年。 河北电台开门办节目的方法是成功的,找听众,找听评员,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把节目办好。音乐广播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以前河北电台就一个频道,想听只能听这一个,现在增加了很多选择,这说明电台发展了。但是竞争也随之加剧,大家要争取听众,节目就要往好里办。我对音乐广播比较偏爱,主要是因为它的领导班子和编辑班子比较虚心,善于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类广播节目作为广播的一种节目形态,一直以来多以严肃、方正的姿态示人.由于广播只能以声音作为传播介质,如何将新闻编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就成为新闻类广播节目是否被听众接受、接受多少的关键.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对广播语言编辑的指导意义非凡.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是一档早高峰时段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对它的语言编辑既有广播新闻类节目的一般性规律,还要力求增进广播语言的美感,拉近广播节目与听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任何语言都有一个语义准确和情感真实的关系.广播中的音响语言(本文“音响语言”一词是指采访对象的语言录音材料)也是如此。然而,处理广播音响语言的语义推确和情感真实之关系,不仅不同于报纸语言,甚至不同于广播记者和编辑所运用的广播语言.报纸和广播语言的情感真实一定蕴含于语言的准确之中,没有准确的语言就很难表达真实的感情。而广播的音响语言却不尽然。音响语言,不是记者、编辑锤炼的语言,它是对采访对象言语以录音方式的如实记录。而采访对象的语言能力又是参差不齐的,表达的准确度也是不一样的。记者只能对已经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