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是位相当复杂、一言难尽的作家,既阴郁,又激烈;既是日本文学的正宗,又是日本文学的异端。从前我写文章称谷崎润一即是“二十世纪最具日本文学特色的日本作家”,换个说法,芥川龙之介则是“日本最具二十世纪文学特色的日本作家”。如果说谷崎以及川端康成是在现实之中昭示了传统,芥川则是在传统之中呈现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庄伟  李谦 《青年记者》2008,(12):56-57
问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针对“中国龙”是否改名在国内各大媒体上曾被吵得沸沸扬扬。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龙”错译为dragon,违背了“中国龙”自身的意义和内涵,应该改译为loong;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我们所普遍认同,没必要那么在意我们国家自己的图腾在别人那里会产出什么样的感想,所以不主张为中国龙改名。  相似文献   

4.
瑶乡欢歌     
艳阳高照,歌喧舞欢。2005年12月7日上午,湖南省株洲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暨炎陵龙渣瑶族乡建乡20周年庆典大会在株洲炎陵县龙渣乡瑶族学校内举行,龙渣瑶汉同胞一道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隆重庆祝瑶乡20岁“生日”。青瓦飞檐的房顶,青翠树枝搭起的门楼,竹木架起的风雨走廊,印着图腾的彩旗迎风招展,锣鼓声喧,龙狮齐舞……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11,(48):16-16
马英九办公室12月19日公布了2012年春联及红包,以“龙”为设计主题,呼应“龙”年来临,马英九亲题“龙腾虎跃,福满宝岛”。马英九办公室已准备30万份春联、25万份红包,20日起赠送给所有到马英九办公室所在地参观的民众。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42):18-18
中国武器系统进入新时代,镶嵌1528颗钻石的黄金锁,33年后天津解放桥“解放”,出租车乘客新宠儿“Q”,1000个老人分吃超级重阳糕,世界最昂贵瓶装龙舌兰,能让婴儿安静的玩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看了2004猴年生肖儿歌获奖作品,感到不太满意,没有一首能称得上精品。一等奖空缺,那就可以理解了。先说说获二等奖的6首,只有《两条龙》较好。取材、构思都较新。用“龙”来比喻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形象生动、准确。低幼儿童一听就懂,而且容易产生联想。也比较口语。能朗朗上口。不足的是,结尾中东韵8个字中,出现4个“龙”字,两个“送”字,犯重。这也是没法避免的,只能如此。其他5首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余志 《航空档案》2004,(4):59-60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逐渐在一些国家进行空中飞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清朝,很快也出现了飞机,然而,飞机不是中国制造的,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法国飞行员环龙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在中国飞行的“老外”。可惜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进行飞行时遇难的“老外”。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新周刊》对2006年进行了大盘点,并以其惯有的戏谑评出了年度“十大不靠谱”事件。其中有两条“不靠谱”属于典型的“假新闻”,即本来不是事件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新闻工作不慎重的断章取义而硬被炒成了两大新闻热点。这“两大假”分别是章子怡PK孔夫子和中国龙的形象危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党芳莉 《新闻界》2006,(1):45-47
一、问题的提出2004年11月,耐克公司在中国投播名为“恐惧斗室”的篮球鞋广告,因广告情节中冒犯中国的象征——“龙”而涉嫌“亵渎中国风俗习惯”,遭到中国网民的沸然声讨,也引起了海外的抗议。12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立即停止播放“恐惧斗室”广告片的通知》,各级电视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04,(7):38-38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从古代民间传说衍化出来的一句成语。据传说,龙与九祥灵兽交配后繁衍出九个混血儿,每个龙子的形象、性格、爱好都各不相同,人们根据其特点将其用在各种不同的器物上。(bìxì)好负重,驮石碑。鸱吻(chīwěn)喜眺望,装饰在屋檐上。饕餮(tāotiè)  相似文献   

12.
吴学锋 《兰台世界》2012,(28):71-72
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崇拜龙的传统,龙文化也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古代许多建筑上有龙的装饰,古代传说中有龙的各种描述,在许多物品上有龙的形象,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也离不开龙的影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龙舟竞技,具有龙文化的浓厚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龙的故乡。陆地上行走的恐龙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的是,当恐龙在陆地上行走时,在海洋中还生活着另外一支比恐龙早2千多万年出现,且早2千5百多万年绝灭的海生龙类。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国唯一的海生龙类专业博物馆即龙化石博  相似文献   

14.
陆大杰 《群文论苑》2003,(2):38-39,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吉兆祥瑞。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我国民间认为它有驱邪镇妖之功,具吉祥高照之意。凡喜庆盛典都要“耍狮子、舞龙灯”来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及降龙伏虎的英雄气概。龙舞起源于汉代,本是古代图腾舞蹈的遗风,它既是先民们精.神求雨的一种方式,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展现民族气概的一种“劲舞”。如今,这彪悍威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简要论述龙在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中的形象,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中的龙的形象具有神尊性、性情性、罪孽性三种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通过研读有关古文献关于龙文化的记载,探讨了关于龙的起源、龙的形象、龙文化的内涵以及龙文化主要蕴含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7月7日《广州日报》报道,网友“火柴女孩”称自己有机会来到位于皖北阜阳某镇“书记室”。最令人瞠目的是偌大的房间里,摆满了散发着古朴香气的名贵红木椅子、茶几。光红木椅子就有14张。邻近乡镇一位来访的领导告诉记者,每张椅子的价钱都不会低于5万元。更令人称奇的是,党委书记本人坐的是椅背上雕有龙图案的“龙椅”。知情人告诉记者,光是书记室内的老板桌、龙椅、红木家具等摆设,价值应该在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老百姓的代言人左安龙□王恬在上海,我问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左安龙。”“为什么?”“他替老百姓说话呀!”左安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左安龙的长相极具...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生肖排列属龙,又称龙年.在我国,有不少与"龙"有关的文化,在龙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龙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龙歇后语在我国无数歇后语中,有的与龙有关,如"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鲤鱼跳龙门——想高升"、"驴头插龙角——四不象"、"画龙点睛——功夫到家了"、"麻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蚂蚱跳龙门——想得高"、"龙灯的脑壳——由人玩耍"、"蛟龙困在沙滩上——抖不起威风"、"龙珠跟着龙尾转——不对头"、"跳蚤充龙种——冒牌货"、"龙王爷的帮手——虾兵蟹将"、"龙灯的胡须——没人理"等.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经济学人网站对《经济学人》周刊印刷版的存档,搜集了2010和2011两年该周刊漫画插图中刊登的龙的符号。在此基础上,该文运用符号学基本理论探究了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符号特征,及《经济学人》周刊对龙的符号的变形,并将龙的符号与熊猫等符号进行了对比,并发现龙的符号与其他符号出现的语境和传达的意义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经济学人》周刊对龙的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西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