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教材P .39上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解见图 1:图 1课文中讲到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中心体内的两个中心粒已经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 ,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末期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最后 ,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 ,一个子细胞中应该含有一组中心粒 ,而不是两组 ,所以 ,我认为图 1应改为图 2为妥。图 2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 ,形成的子细胞中不光是和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完全一样的 ,中心体的数目也是一样的 ,真正明白细胞的分裂结果关于高中《生物》教…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 (必修本 ) ,虽然还是采用1990年版 ,但是 2 0 0 1年 5月第 11次印刷与 2 0 0 0年 5月第 10次印刷的课本 ,有五处知识点发生了明显改变 :(1)去年教材第 16页中 ,细胞中C、H、O、N、P、S六种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 95 %。在今年教材中改变为 97%。(2 )去年教材第 39页图 1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 ,最早出现两组中心粒是在细胞分裂末期。而在今年教材中 ,末期只有一组中心粒 ,在间期最早出现了两组中心粒。课本这种改变说明 ,原来认为中心粒的复制在末期 ,现在认为是在间期。(3)去年教材第 68页 ,一摩尔葡萄糖在彻…  相似文献   

3.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一些差别,即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在两组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的中部不是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最后两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正> 高中《生物》统编教材在全国已使用多半,其权威性不容置疑。但在教学中,我们感到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的叙述还有讨论的必要。 教材P.39(以1997年5月第6次印刷的版本为准,以下皆同)在介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时写道:“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另一极。”事实上,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相互垂直的两组中心粒靠近核被膜,进入前期后,两组中心粒彼此分开,分别向细胞的  相似文献   

5.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高中《生物》对“中心体和中心位”是这样描述的:”‘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中心体。它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心,因此叫中心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笔者认为如此描述不尽严谨,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中心体的位置中心体一般位于细胞核旁,高尔基区中央。在细胞分裂前,中心体完成自身复制成两个,然后分别向…  相似文献   

6.
对高中《生物》二处图解的改进建议课本中的图解起着画龙点睛作用,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且不易掌握的内容,通过图解变得浅显易懂;但若图解出现问题,就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高中《生物》(人教社90年版)教材中两处图解应作改进。1.教材第P103、P105,有关“...  相似文献   

7.
读张晋平同志的《高中试验教材中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 (载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 0 0 1年第 3期》) ,深受教益 .但对其中第 3方面“教学中要对描述得不完整、存在一些问题的数学概念进行及时准确的修正”一条中谈到 :“人教社教材第一册 (上 )P .3 6‘例 4,用反证法证明 :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在假设时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笔者认为 ,教材处理是正确的 ,特提出商榷 .为讨论方便 ,先将原文摘抄于下 :“‘证明 :假设弦AB、CD被P平分……’这样的假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不能互相平分’的否定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王维《送邢桂州》 ,陈贻火欣先生认为诗中“邢桂州即邢济” ,他说 :“据《新唐书·肃宗本纪》 :上元元年 (公元 76 0年 )……‘西原蛮寇边 ,桂州经略使邢济败之’ ,可知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以前。”[1] (P92~ 93 ) 张清华先生进而认为此诗写在上元元年六月以前。[2 ] (P14 1)  相似文献   

9.
试析关于命题的困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读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 1~ 2期上刊发的《关于命题的困惑》一文 (以下简称《惑》文 ) ,笔者认为的确有必要明确一下关于命题的概念 .本文针对《惑》文提出的问题试给出解析于下 .1 关于命题的定义《惑》文指出 ,初中数学教材将命题定义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而高中数学教材将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惑》文认为“两个定义含义不同” ,并举例说“4的平方根是 2”用初中的定义容易判定为命题 ,而用高中的定义却难以下结论 .笔者认为 ,初中的定义与高中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 ,判断必有真假之分 ,…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的一次考试中,一道判断题引起了关于最小一位数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0是最小的一位数,一种观点认为1是最小的一位数。观点一论者拿出某杂志上刊登的某省教学研讨活动简报,其中有某中学校长和与会代表的座谈纪要,一代表便提出这一问题就教于该校长,校长解释道:“原来一直认为1是最小的一位数,现在的教材把0也归到了自然数之中,那最小的一位数也理应改为0”。观点二论者找到的依据是从某报上剪揖的短论《0是最小的一位数吗》,理由一:0表示没有,那就单独的0而言,就不含有数位,所以0根本就不能称为一位数。理由二:如果0是最小的一位数,那么…  相似文献   

11.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图 6 11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 (a) ,染色单体数 (b) ,DNA分子数 (c)可表示为如图 6 1所示的关系 ,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 .中心粒移向两极       B .着丝点分裂C .细胞板形成   D .DNA分子进行复制2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 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 ,相对分子量减少了 90 0 ,由此可推知 :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   )A .5 2、5 2      B .5 0、5 0      C .5 2、5 0      D .5 0、4 93.动物精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对减数分裂中期第一次分裂中期特征的描述是:各个四分体都排列在细胞的中央,由各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并附有图解(见图1)。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一般认为是南北朝时的作品。长期以来,《木兰诗》一直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在新《课程标准》教材中,人教、苏教等版本的教材仍然把它选人。  相似文献   

14.
【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本课选自仁爱版教材《英语》七年级(上),Unit2,Topic1,SectionA。这是一节新授课,是关于人体器官的词汇、描述人的长相的句型及谈论人的偶  相似文献   

15.
[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本课选自仁爱版教材《英语》七年级(上),Unit 2,Topicl,SectionA.这是一节新授课,是关于人体器官的词汇、描述人的长相的句型及谈论人的偶像话题的独立内容.基于此,我把本单元中所涉及的人体器官进行归纳、合并与扩展,对有关人体器官和长相有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则题为《周杰伦的歌又上教科书》的消息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网友们对《上海1943》入选台湾地区国文教科书争论不休,有人表示"明星没资格上教材",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语文教材的脱胎换骨。周杰伦歌曲能不能进教材,此举算不算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教材中的传统经典诚不可少,但吸收当下社会广泛流行的一些健康、接地气的内容,对增加孩子们和社会的互动和认识,也是有益处的。周润发早在许多年前就是香港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17.
×××同学问:《第二次考试》塑造了两个感人至深的形象——陈伊玲和苏林教授。这两个人物,究竟谁是作品的主要人物? 答:关于谁是《第二次考试》的主要人物,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苏林教授是主要人物,因为他贯穿于文章始终,作者在他身上花的笔墨最多;有人认为陈伊玲是主要人物,因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品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人认为两人都是主要人物,因为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18.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A.核膜、核仁消失B.形成纺锤体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2细胞中脂肪的作用是…………··、……………()A激素的主要成分.B储能的主要物质C.酶的主要成分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3下列哪种腺体是外分泌腺?、…………·、……()A甲状腺B.肾上腺C.腮腺D垂体4下列哪项是第H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A…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一九三○年一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发表,是这种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有人认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形成。但是,对于这一理论的起点,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读到此类文章,故不揣浅陋,提出已见,以希对党史的有关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