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同为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两篇文章呈现出很多的相同点。如内容上都写到了水、树、鱼、情;在写作技法上,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修辞,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词都很生动精练。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文”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这体现着南朝人对“文”的共识:以集部各体为“文”。从功用上看,《文心雕龙》与《文选》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虽或多或少因之于两书的性质不同,然其主要的显然是著者(编纂者)对“文”本身价值取向有别而来。《文选》只严“体”之界,而不像《文心雕龙》那样重视严格意义上的辨体。这主要是昭明太子与舍人文学观的不同而分别反映在《文选》与《文心雕龙》上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可以发现:《诗经》多以山水量物作比兴这背景材料,景真实而语简朴;《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情景交融较少;《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入世道路之艰难,情景交融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用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同之处,又各具情态,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词作,感受“豪放词”的魅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广韵》入声韵的演变格局,与舒声韵不尽相同,而“入派三声”更为舒声所无。本文将入声韵按“集合”归类以见其反切上下字之“同集”/“异集”。指出“入亚活”的存在及入亚活折合今音的现代门法在于改“异集”为“同集”——“异改同”。  相似文献   

7.
《广韵》入声韵的演变格局,与舒声韵不尽相同,而“入派三声”更为舒声所无。本文将入声韵按“集合”归类以见其反切上下字之“同集”/“异集”。指出“入亚活”的存在及入亚活折合今音的现代门法在于改“异集”为“同集”——“异改同”。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水浒传》与作为影视艺术的电视剧《水浒传》,在对几个主要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各有优劣得失之分。小说在对人物的心理、性格等的把握上比较成功,并达到了应有的深度;电视剧虽有高出小说的地方,但有时为了武打的热闹好看而缺乏对艺术分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蔡萍 《语文天地》2013,(3):25-26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属于游览山水、记录山水之美的游记文章,都是与知交好友一起饮酒兴怀的宴饮文字,都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之美。然而,由于二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遭际,写作背景不同,游宴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不同,其情感的抒发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骚”与“赋”的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骚”当合于赋;而严格说来,“骚”自与一般的赋有所不同。吴子良只知屈原作品可以入赋,而不知《楚辞》本身之特异处。从目录学的角度看,仅一部《楚辞》而得自为一类;从体学的角度看,所谓“骚”域不出《楚辞》。就今存献考察,南朝别“骚”于赋的现象盖仅出现在宋时孔逭与梁代昭明太子分别所编之总集及传为[唐]张绩所补[梁]任昉的《章缘起》内;《心雕龙》至多是准别“骚”于赋。显然,南朝人更多的还是将“骚”纳入赋中的。  相似文献   

11.
文似看山不喜平。过多的重复无疑会使文章显得平弱无奇,难以卒读。特别是叙事性文章,情节的重复会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懈怠和厌烦之感,乃为文之大忌。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安排事件、描写场面和人物语言时,却有意无意地多次重复,但读者却毫无厌烦之感。这是因为他的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求得变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使得读者如徐行于盘山道上,  相似文献   

12.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3.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诗人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此言极是。 古今中外,诗题重复、诗象重复的现象经常发生。但这些诗家学人,均能于同中求异,旧题翻新,于不变中求变,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也传达出了诗歌的异趣。比如写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比如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6,(6):16-20
《红楼梦》中存在着很多情节类似的部分,"出游"是典型的类同情节之一。小说通过将不同人物的出游背景、出游经历和出游后果在不同的叙事时空下展示,体现出不同场合的人物行为及其在全局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比较类似的"出游"情节所用的不同技巧和表现方法,意在探讨《红楼梦》叙事艺术的同异之辨和"网状结构"的构成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潇湘怨词》分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及《潇湘十景词》三组,其山水文化一方面为山水与景观文化,体现船山对家乡湖南的情愫。另外一方面为山水与隐逸文化,即船山在面对国家灭亡时发出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扶贫成绩斐然,《摆脱贫困》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治国理念和政策的重要窗口。新时期中国发展对汉译英提出了时政先行要求,本文从翻译的基础、本质和价值观出发,分析了《摆脱贫困》英译,总结了在翻译五大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忠实性为基础,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新时期中国时政英译原则,以期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8.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  相似文献   

19.
江山多娇,引得墨客折腰,吟诗作文,为我们流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与朱元思书》即为佳作中的精品。其清丽之文气,隽永之韵味,令人读后齿颊留香,美景美情溢满心中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