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晓声,江苏武进县人,生于一九二八年。建国初即开始文学创作,“文革”后重返文坛,出版有《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等小说集。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高晓声在“文革”后发表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主要是农民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约可分为两类。一是体现作者对历史的反思的农民形象,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传统文化更富个性的思考、对社会现象更具理性的审视、对人物形象更全面的把握三个方面论述新世纪以来何存中中、短篇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已有近20年写作生涯的胡性能,以其小说写作的"精致感"在云南文坛成为独特的存在。而短篇小说创作,则成为解读胡性能创作"精致感"的极好入口。论文拟从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及小说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胡性能短篇创作进行解读,认为情节型结构、各具风貌的人物形象及"在温暖中入眠"的风格是其短篇小说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南丁小说较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真实的生活感受以及典型的人物形象三个突出的特点。南丁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为河南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王蒙、高晓声创作风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高晓声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大相同。王蒙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法,选用“放射性”的心态结构,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体现各种社会心态,从而使主题具有多义性。高晓声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突出。两人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传统派与创新派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高晓声小说研究主要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对以陈奂生为主的人物形象的解读。随着经济开放与文化领域的拓展,高晓声小说研究在文本与文化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文化领域延伸。其间一些研究者则从小说本体的角度对高晓声小说艺术与语言风格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应该探求作家本体与政治文化、乡村文化、民间理论等新的研究角度的可能,从而深化当前对底层的关注和“三农”文学命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国短篇小说领域的创新者之一,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与传统短篇小说极不相同的叙事风格,经其革新后的英国短篇小说面目一新,自此开始广受世人瞩目。但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漫长的求索求变过程。本文将其创作分为前期、转型期、后期三个创作阶段,撷取三个阶段中代表不同风格的三篇作品进行比较,以探知曼斯菲尔德的求变过程和最终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白先勇同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为后世留下了少而精的短篇小说,所以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与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中,比较人物形象塑造的畀同有可行之处。两篇短篇小说中采用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塑造了一批不幸的人物形象,并对作品中不幸的人物形象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能看到白先勇对鲁迅人物形象继承后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陈奂生上城》得以成功的内部原因是人物形象的独创性与填补性,即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在纵的文学史层面对农民形象刻画的独特贡献,在横向的新时期初文学场域中对人物形象多样性的填补。外部原因是国家政策在文本中的渗透以及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可以看到,是作品内部的文学魅力和作品外围的附加意义的一次同谋,使《陈奂生上城》获得了成功。但这种同谋是与高晓声本人的创作内核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在内容和艺术方面都独具魅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真实、简洁、诗意对其创作进行分析论述,概括了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契诃夫是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创作了很多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塑造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尤其他十分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契诃夫小说中的多种女性人物形象,以此来探讨契诃夫创作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创作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他颇具风格的系列"教育小说"中的代表作品,所谓"教育小说",也就是以教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潘先生在难中》里的主人公就是教育界的一位小学校长,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笔,成功地塑造了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并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读完小说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这篇小说在  相似文献   

13.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法国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位大师。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短篇小说上,尤以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见长。本文笔者将从野性回归型、宿命论者、宗教救赎者,以及一般贵族女性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并探讨梅里美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暗含了他对未经所谓的文明玷污或异化的野性美的呼唤和颂扬,以及对文明社会道德观念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15.
张香萍 《文教资料》2014,(21):12-13
当代作家往往都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诸如《聊斋》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主要表现的是狐妖蛇仙、神异鬼怪等虚幻的艺术形象,以神话传说为原型,对人间现实进行深刻的表现和诠释。高晓声从小就对《聊斋志异》情有独钟。可以说,《聊斋》对他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他对《聊斋》的创作方法和思想进行了继承,并加以发展。要对高晓声的艺术渊源和创作风格进行探索,就必须研究民间文学对高晓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 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17.
红色少年形象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梳理了红色少年形象塑造的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了时代背景、文艺思想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田英杰 《教师》2013,(4):126-126
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村题材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出于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处于不同时代的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农村农民风貌,表达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地域文化、时代风貌与个人经历的区别,在创作心理上便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选择在农村题材创作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家赵树理、高晓声进行纵向比较,探索与把握他们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法国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位大师”。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短篇小说上,尤以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见长。本文笔者将从“野性回归型”、“宿命论者”、“宗教救赎者”,以及一般贵族女性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并探讨梅里美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暗含了他对未经所谓的“文明”玷污或异化的野性美的呼唤和颂扬,以及对文明社会道德观念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土文学出现了三次创作高潮,分别以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为代表.赵树理所代表的第二次乡土文学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