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静力学中经常出现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且该类问题的解法较多,如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在本文中,着重讨论利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和求解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在高考中既有运用平衡条件进行判断的选择题,又有运用平衡条件结合其它知识进行求解的计算题,因此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漆应阶 《中学理科》2006,(10):28-33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力、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其中,力、物体的平衡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求解思路基本上可归结为:在正确把握好其运动状态(加速度为零)的同时,根据力的分解与合成来求解.首先灵活选择对象(隔离法或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再根据其平衡条件即F合=0来处理,必要时还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各力进行正交分解,再由∑Fx=0,∑Fy=0列方程求解.比较特殊且快捷的方法还有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等.直线运动在高考中,主要体现在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公式,熟练掌握这些规律的应用;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逐差法”的运用,本考点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4.
物体的平衡问题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求解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图解法、三角形法、整体与隔离法。  相似文献   

5.
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学生学习物理第一次综合应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可用较多方法,比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交分解法等.同时解决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时还要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对学生来说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高.本文就共点力平衡的几种基本方法进行探讨.共点力平衡的一般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画力的矢量图;4.运用力的合成法或分解法建立方程求解.方法一解三角形法若物体处于三力平衡,则其中两力的合力必与第三力等大、反向.那么,这三个力平移其中两个,必能围成一个矢量三  相似文献   

6.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中,综合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等一些重要的知识,而且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较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问题始终都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这类问题中,常见“结点”和“挂钩”两种不同的模型.(下面的问题均在不计绳子质量的条件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平衡问题分为三种情形: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和一般受力物体的平衡。常规的解题方法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采用力平衡条件处理,有固定转动轴  相似文献   

8.
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模型,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对有关物体平衡问题的解法下面举例说明,请同学们参考. 一、物体动态平衡问题的三种分析方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若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不变,求解第三力的变化时,可用图解法;(2)如果解题时不能构造力的直角三角形时,可设法寻找一个力三角形和一个几何三角形相似求解;(3)而当物体受力较多时,可采用正交分解的方法,通过列平衡方程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卞望来 《物理教师》2011,(10):28-30
若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状态缓慢变化,其过程可近似认为是平衡过程,其中每一个状态均为平衡状态,这时可用平衡条件来处理,这就是动态平衡问题.力学动态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它涉及到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处理、解题方法选择等多方面的过程,其中物体受力处理主要是采用力的合成与力的  相似文献   

10.
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合成平衡法当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时,常常根据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求解,即将三力平衡,化为二力平衡的问题。例1如图1—1所示,斜面倾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方向。解析如图1—2所示,物体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2和摩擦力F1。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指的是F2和F1的合力F,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知,F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mg,方向竖直向上。1.相似三角形法如果作图得到的是普通平…  相似文献   

11.
一、正交分解法 此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物体的平衡条件是F合=0.将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x=0,Fy=0求解.  相似文献   

12.
郭金军 《考试周刊》2012,(1):150-151
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与难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征是合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若采用平移串联法,则将力平移首尾相接应能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本文以一例三解来阐述平衡问题的解决策略。例: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加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B缓慢右移,试分析B受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体平翻题涉及到力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下面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唐龙 《物理教师》2011,(10):31-32
共点力平衡问题是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的主要知识是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其中,三力平衡问题是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解三力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所谓"三角形法"是指在研究三力平衡时,根据任意两  相似文献   

15.
<正>"静力学"在高考中的考点是"共点力的平衡",在考查这个点时会涉及"力的是矢量性"和"力的合成和分解"两个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出现,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很多学生不能将知识深入理解并运用于情境中,导致失分.下面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分析.一、高考中静力学及研究对象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的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科学.解题时,注意,"力系"指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指相对于惯性参照系静止或匀速运动.力产生两个效应:一是外效应,指物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要点力概念———力的定义、三要素、作用效果、单位 .分类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 )合成与分解 根据力的等效性 .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矩———M =F·L 单位 :N·m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F合 =0包括Fx =0、Fy =0有固定转轴平衡F合 =0、M合 =0二、考点分析物体的平衡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力的概念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力在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时遵守的普遍法则 .…  相似文献   

17.
动态分析问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问题可以涉及到力、电、热、光各部分知识,一直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因此掌握分析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在高考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力学中的动态问题分析 1.变动中力的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 (1)矢量三角形法 物体在三个不平行的共点力作用下平衡,这三个力必组成一首尾相接的三角形.用这个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和大小关系的方法叫矢量三角形法,它有着比平行四边形更简便的优点,特别在处理变动中的三力问题时能直观的反映出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90年高考物理试题中有关物体平衡的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以往历届试题,其中主要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的就有五道题,占20分。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第10、13、21、33四道题,现主要就第10道题为例谈这类考题的特色和解题规律。就考查知识而言,第13、21题涉及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第10、33题涉及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问题,可以说,四道题概括了高中物理中有关物体平衡的全部内容。第21题以多选题形式出现,第33题以力  相似文献   

19.
解答物体受力平衡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 方法1.力的合成法,2.力的分解法,3.闭合矢量三角形法4.正交分解法,5.拉密定理法.前3种方法都是通过受力分析构建力的三角形再利用几河知识求解;正交分解法适用受3个及以上力的问题;拉密定理是正弦定理变形推导而出,它无需构建力的三角形.只要能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  相似文献   

20.
<正>物体受三个互成一定夹角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的问题,可用平衡条件∑F=0解答,也可用正交分解法解答,还可用弦定理解答。这类题的解答方法灵活多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当以学生熟知的二力平衡思想及初等数学知识为出发点思考时,常见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