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马克思并未按照设想完成世界市场册的写作计划,但其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充分发挥世界市场理论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 ,并且一般地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问 :①怎样理解“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这句话 ?②“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什么 ?③马克思这段话从总体上论证了什么 ?④两段话对比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必然产生世界性的共产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等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他们的理论为我们今天制定一些政策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的命题。重新认识资产阶级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中国人自主历史选择的承接。需要重新认识的,是开拓了世界市场的资产阶级,是以世界市场为背景的资产阶级的人类意识。重新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把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也为从改革开放年代走出并日渐成长的中国企业家,自觉其存在价值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年代初,由于欧洲大革命的失败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促使马克思开始考虑东西方革命的关系这个影响到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于是,马克思从此时起开始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并逐步建立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研究中发现,从古代至近代长久而稳固地存在着的“村社”制度不仅在东方国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它曾严重地制约着古老东方社会的发展。那么,当东方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近代历史时期,这对于“村社”的历史命运和古老东方社会的发展前景将带来什么影响呢?这是马克思从此时起直至他…  相似文献   

6.
教学思路设计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孤立走向联系,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预见到全球化时代即将来临。他们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周期性危机理论,是:《资本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沦》这个书名,马克思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他原来计划写六册书,即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和危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如果说,当时这个论断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某种预言,那么到了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这个天才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的景象。150多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0.
“晚年马克思”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四大笔记,即古代与东方社会笔记、研究西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哥这纲领批判》笔记、追溯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起源的世界历史笔记、关于俄国发展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笔记,展现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空间,标志着《资本论》研究的深化扩展和直接继续,它启示我们立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特色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彼此兼容论;东方落后国家汲取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世界市场中介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3.
史理 《培训与研究》2008,25(6):39-4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辩证法既是一般的世界观,又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①表明科学的方法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是很重要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邓小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基本原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的问题。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使党的建设走出了“自我”的局限,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性、资本关系的全球扩张、当代市场发展的趋势三个层面上,网络时代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境遇。从实际的历史进程看,风险社会成为网络时代不可避免的历史后果。这为我们审视和反思网络时代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对网络时代和风险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在现代性反思与批判和全球资本主义反思与批判两个向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为普通高中编写的世界史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载体。这本教科书增加了不少世界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些内容往往也是关乎世界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以帮助学生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辩证的历史思维,从而在教科书的层面将唯物史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则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这一特殊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实践观和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历史线索的发现是科学实践观得以确立的重要支点,科学实践观具有深厚的世界历史意蕴,二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了唯物史观的经纬线。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