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萦瑶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吟出这几旬诗催下了我的泪水,催浓了我的思念,催疾了我的归心,带我回到了  相似文献   

2.
相遇黄昏     
"天空下,你飘吧。你是远方飘来的神花。我神的花朵啊,你在神的大地上,开出天下。你美吧,美是你永远的家。也是我,也是我无限靠近,无限靠近的天涯。"我吟着这几句为一个名为珈彤的大理女孩儿写的诗来到了这儿。我的家在哪儿?是故乡吗?故乡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即使回去,也是来去匆匆。我有时怀疑,是否出生的地方就一定是故乡?我长大了,去了远方,出生地仅仅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现在,我站在这儿。这儿是哪儿?这儿是云南大理。  相似文献   

3.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写零星感想的诗。这首诗用向人发问的口吻,来表达诗人对故乡近况的关心。写得清新、活泼、自然,读起来使人感到既优美又亲切,很有诗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两句是说:您是从咱们的家乡来的,自然晓得家乡的事儿。“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两句是说:您能不能告诉我,在您出发前来的时候,那雕绘着花纹的窗前,几棵在寒冬里傲然挺立的梅树开花了没有?  相似文献   

4.
归家     
高考结束了。坐上了回家的班车,阔别半年之久的故乡的倩影才渐渐清晰起来,虽梦里神游过故乡干百回,但也唯有在亲手触摸到故乡的时候才能深切地浮现起对其所有的情感和记忆。的确,没有长久地离开过故乡的人是难以真正拥有故乡的。这也让我想起一句海外游子的话:“嫁了人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娘家,出了国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祖国。”怕是同一个理吧。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摘     
导读三法 导读者,引导、诱导、指导也。 引导,能扩开思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讲鲁迅的《故乡》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故乡,可是不同经历的人回故乡的心情是不—样的。“我”回故乡的心情是“悲凉”的。那么贺敬之回延安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背诵了第一句诗后,明确了这是一种急切和欣喜的感情。接着学生又争先恐后举例,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诱导,注重知识的衔接和深化。如讲《夜走灵官峡》的走字,学生知道走的古义当跑讲;走的今义当行走讲。但这里出现了第  相似文献   

7.
蔷薇·故乡一考生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  相似文献   

8.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语文这一条文学长河也是浪花朵朵,异彩纷呈.要品析语文的三重之美,也只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现特举诗人陈敬容的几句诗,作为品析的例子. 假如你走来 在一个微温的夜晚 轻轻地走来 扣我寂寞的门窗 一、品朦胧之美 “假如你走来”这句诗便突出了不可确定的朦胧之美,含义是你可能走来,也可能没有走来,这种不确定激荡着入的内心,一直渴望着思念之人的到来.这种表达恰如雾中看花,水中窥月,朦胧之美让人畅想无限.  相似文献   

9.
蔷薇·故乡     
席慕容在诗中写道:“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11.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 —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让这个诗人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一两句诗,就象一朵两朵蓝色的火焰,始终在燃烧着。始终。 他巨大的影子被这一两朵小小的蓝色的火焰勾勒出来,在我的残存的情思中成了伟大,并且成为了永恒。 然后我远离了他。他甚至并没有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哪怕一次。直到前两天,我翻看从前的读书笔记,竟然看到里面摘抄着他的诗句。这情景,一如他的…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了。我能及时发现春天的足迹,还要归功于校园中树枝上的新叶。然而,我是个贪婪的人,这几片新叶无法满足我对春天的渴望。我决定去踏春,亲身感受春天那酣甜的气息。曾几何时,故乡的春天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令人心驰神往。我回到久别五年的故乡梅花园,开始寻找故乡的春天。故乡春天的山没有华山的险峻,也没有桂林之山的挺拔,但不乏秀美。瞧,那山坡上,红的、白的、黄的、绿的……一点点,一簇簇,一片片,仿佛是花的海洋。走近了,那浓浓的芬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一群小姑娘带着银铃般的笑声走来了,她们采摘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相似文献   

13.
木清 《广东教育》2005,(4):68-68
当我还在故乡偏远的小镇读小学时,在蛙鸣不已的池塘边的一座泥房里上晚自习时,我就在别人的著作中见过了这个伟大的名字——泰戈尔,并读到了别人引用的他的零星一两句诗。正是这零星的一两句诗,  相似文献   

14.
醉乡情     
在秋风的低吟里,我禁不住和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蓦地想起这首诗,只是心中有淡淡的惆怅。也许,我是想家了。才高八斗的诗人可以把乡愁写成一首诗,那样美的句子,可以流芳百世。但我没有绝世的才华,只是默默地吟诵着前人留下来的句子。毕竟谁都有思乡的情结呀!静默的夜里,我又忆及那座小城。那里,有和这里一样的树,一样的草,开着一样的花;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散发着芬芳气息的家的味  相似文献   

15.
<正>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π还是背诗?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爹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这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我摇头晃脑地背"春眠不觉晓",背"蟑螂吃水清兮",后来才知道那是"沧浪之水清兮"。  相似文献   

16.
“想别人没有想过的,说别人没有说过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在作文中,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这固然跟阅历、经验、见识有关,但在某种程度上,和不知道想什么、怎么想有很大关系。于是这节课我准备以“接龙”的形式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我选择了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  相似文献   

17.
享受恬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心中想着这句诗,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故乡还是老样子——一条曲折的马路贯穿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整齐的砖瓦泥房静静地排列在马路一侧,一棵棵饱经沧桑的老树守护在屋后……微风徐徐,故乡恬静地躺着。踏着田间湿泞的小路,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张开双手,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恬静。金黄色的麦  相似文献   

18.
也学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家都知道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说起李白,我就会想起一件让人开怀大笑的趣事。记得小时候,我想作诗,成为像李白一样的大诗人,可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一句诗。我突然想起爸爸说的一句话——“李白只要喝一斗酒就会诗兴大发”。我偷偷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白酒,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啊,一阵酒香直钻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喝了几口。本来我还以为会诗兴大发、出口成章呢,可是我却有点头昏脑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两扇门、两个冰箱……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来不及去考虑这些问知道刚才…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流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我现在来考考你。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再读一遍。(生读)师: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20.
人间好时节     
<正>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子游戏,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背唐诗。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我背的第一首诗。那时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我就跟着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瓜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