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于2004年8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受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组织委员会的邀请,江苏省副省长王湛先生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有机化学、药物学家嵇汝运先生分别作了题为“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和“生命、运动与健康”的主题演讲,经二位作者同意,本刊将这两篇主题报告在新开辟的栏目———“特邀论坛”中正式发表,以飨读者。王湛先生演讲的是一篇从大教育的角度思考学校体育现代化问题的论文,文章不但首次提出了学校体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命题———“学校体育现代化”,而且还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讨论,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嵇汝运院士长期致力于健康科学教育的科学普及工作。他的报告以通俗简明的生命科学知识,从生命的能量代谢基本过程、心血管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现代文明疾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嵇汝运院士积极倡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为了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注意平衡。这一倡导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早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不能说所有的体育活动或者一种体育活动不论强度大小,都能给人带来健康。体育活动是刺激身体各器官的手段之一,人们的健康水平取决于体育活动给各器官刺激的强度、活动量及频度(每周次数)的大小或多少。  相似文献   

3.
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它对于动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应该同时讲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探索、认识这些规律,并按此规律去开展体育活动,才能收到多方面的功效。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体育是一门科学,在学校体育中,更要把体育作为科学,动员各方面专家、教师和干部来研究体育,科学地开展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生命=运动+保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下流行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原发于此。生命在于运动自然没错,不运动生命之火就会熄灭,就像不常开的汽车,必然会提前报废一样。但是,运动即使是讲究科学的,也难免不发生损伤和意外。因此,只有积极提倡“生命在于运动+保险”的新观念,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业,才能让人们在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条件下享受运动的欢乐。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然而要想通过运动,真正达到增进健康,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延缓机体老化,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那么  相似文献   

6.
贺安民 《精武》2013,(19):105-105,107
现今社会,大多数高中生认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甚至讨厌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也只是单纯教授一些体育项目技能,对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灌输正确的体育意识视而不见,忽略轻视。这种教育使“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伴随终身”,仅仅成为运动会上响亮而缥缈的口号,随风飘散在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作用及其原理,是《体育保健学》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医学科学的内容与方法,指导人们在卫生条件下进行符合人体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的运动,合理选择锻炼项目,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是体育锻炼能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用的关键。我国古代早已指出“流水不腐,户枢蝼”,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健身治病的作用,启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分析和研究我国古代对运动与健身关系的论述,有助于探索和了解我国传统《体育保健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古代“养生莫善于习动”的内函 (一)运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远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  相似文献   

8.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活动已成为人们健体祛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体育活动都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小强度运动对提高人体的抗疾病能力效果最佳.人体抗疾病能力主要与肌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关.人体的免疫机能主要是通过免疫细胞完成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当免疫细胞功能提高时,肌体的抗疾病能力就增强.以  相似文献   

9.
春生 《武当》2004,(1):57-57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人们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乎,众多的各色人等,便遵循这一理论指导,纷纷开展体育运动。但是,有不少人的运动之果却是十分苦涩的。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生命在于运动”的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的一位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运动迷,我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是人健康的真理。前年夏天,我突然爱上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扔石锁”。扔石锁属于危险性运动,不能在人多的地方练,于是,我就把扔石锁的地点选择在小区附近的城河边,那里有一棵大柳树,在大柳树下的草坪上练扔石锁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确实,经常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谓十,增加肺活量,而且还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如今,“运动”已不单是年轻人的专利,同时也成了全球老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连淑兰 《武当》2013,(6):57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可以维持健康的生命。然而,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无不提倡清静养生。那么,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处在动静平衡之中,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在时间分配上,应是三分运动,七分静养,动静相结合。运动锻炼的侧重点是筋、骨、皮,静养锻炼的侧重点是精、气、神。人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13.
11996年9月29日,新加坡推出了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全国性体育计划。2韩国自1993年制定“振兴国民体育五年计划”以来,国民参与体育的比例有了显著上升。3芬兰制定“芬兰在运动”计划,该计划将历时8年,从1995年-1999年,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实施对象,从1999-200年,青少年将成为重点实施对象。41983年,美国政府总统健康与体育委员会规定,每年的五月为“全国健身活动月”。5目前,芬兰正在实施一系列发展大众体育的活动计划,其中主要有:A“芬兰在前进”计划,制定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普及各地方的体育运动;B“体育运动中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身体以前很健康,但这些年来长年坐办公室,加之恋上了烟酒,不好运动,导致身体虚胖,一口气爬楼梯上5楼便气喘吁吁,心悸腿酸,健康成了问题。前年体检,虽未查出大病,但医生警告说:“如果照你现在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之类疾病都将与你结缘,一定要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个道理我懂,但人到中年,工作、家庭的担子都很重,专门抽时间锻炼确有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相似文献   

15.
李芮蒙 《健身科学》2013,(11):47-47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国家体委《全民健身纲要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本刊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并在《体育博览》杂志上开辟“我的健身一招”专栏予以刊登。具体如下:一、宗旨:强化参加体育活动是公民权利的观念、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体育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组成部份的观念、自我健康投资的观念和科学健身的观念;弘扬、挖掘、整理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医疗、保健、养生、康复等宝贵遗产;提高全民参与体育的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普遍增强国民的体质。二、时间:《体育博览》杂志1994年第5期至1995年第6  相似文献   

17.
[动形达郁] 吕不韦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之至理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他还在“上乘”篇中说:“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要停止运动,没有疾病就不要休息,不到寿终之日就不得舍弃农事.人不锻炼、不运动,必然导致肌体退化,五脏六腑功能紊乱,疾病会乘虚而入.经常运动则精气流行,病无从生.这种动形达郁的主张对养生学是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 医疗体育也称为体育疗法。它是用体育锻炼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医药条件十分缺乏,人类主要靠简单的食物、热疗、机械刺激(如用针、石刺压身体等)、按摩和身体天然的运动来治疗疾病。人们在几千年前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走、跑、跳、投掷等各种天然的活动,能够解除一些症状和病痛,以后逐渐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消肿舞”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尽管人是“万  相似文献   

19.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武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382-383,F003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劳动方式的改变,这一理念已根植于人们的大脑里,并付诸于行动中。文章正是通过终身体育对克服某些负面效应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以及从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科学体育,具有体育运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它是靠体育工作者振奋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积极改革,开拓新域,创造出来的。也只有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才智。现代的科学体育才能振兴起来,才能得以适应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性的体育,主要是科学的群众体育,科学的竞技体育,科学的学校体育所组成。科学的群众体育是:群众体育的科学性。“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是生命”的规律,逐渐被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于是体育运动将会更普及更提高,更多的人民群众自动参加广泛的体育锻炼。因为体育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能优生健康,延年长寿。而且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