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清洁工又说:“我看,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再说,那也影响收益呀。”“我要是你们,”清洁工不经意地…  相似文献   

2.
有个叫亚力森的推销员.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卖出两台发动机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因为想卖出更多东西.几天后他又去拜访那个工程师。不料.那位工程师说:“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还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产品了。”亚力森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的办公室在27楼,每日都得乘电梯上下楼.有一次,电梯停电,从一楼爬上来,累得眼冒金星,差点就口吐白沫了,才知道有电梯多好啊.很多同事却是另一种心态:真倒霉,居然没电!他们把满腹的牢骚都撒在停电这个事情上,而没有把好感投放给正常运行的电梯!不过想想也是,电梯只不过是一种方便人上下楼的机器而已,对它有或者没有好感,没有谁会去较真,更不会有人来追究,电梯更是无从白你一眼,抑或冲你一笑.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9,(7):63-63
一家陕西人在纽约唐人街开了家餐馆,儿子当服务生,老妈管收钱,老爸做大厨。 某一天,店里来了个老外,点了个套餐,吃到一半,“咣当”,把汤碗打了。 儿子跑过去看了一下,说:“碗打了!” 老外想:“onedollar……”(注:1美元)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中青少年央电视台看到一个关于青少年发明创造的访谈节目。一名初中女孩,看到书上说,“蜜蜂飞翔嗡嗡之声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女孩好奇,想看看书上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她把蜜蜂的翅剪了,蜜蜂仍然能发出嗡嗡之声。女孩奇怪,没有了翅膀,那么声音从何而来?女孩捉住蜜蜂细细观察,发现蜜蜂腹部有两个小孔,“声音是不是从这而发出的?”女孩用针把这两个小孔捅破,蜜蜂尽管在蚊帐中飞翔,从此再也发不出“嗡嗡”声来了。女孩把这一新发现写成一篇小论文,参加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获得大奖,专家评价说:“研究方法科学。”嘉宾主持人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她推翻了书本上蜜蜂翅膀振动发声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数月未果,邀请电学天才斯泰因梅茨诊断。他经过仔细的检查测量和反复计算后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线做了记号,对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就行。”工程师们照办,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报酬。有人妒忌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是勒索。”斯泰因梅茨听后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9999美元!”。  相似文献   

7.
这天,一位多年未见面的朋友来看望我,她一进门,我的小女儿佳佳就好奇地盯着她问:“你是谁呵?”我的朋友幽默地说:“我是你妈妈最好的朋友。你是谁呀?”  相似文献   

8.
安利 《百科知识》2004,(5):19-19
人们常说“世界真小”,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多少年来世界各国专家都想拿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如果说无论是一位澳大利亚警察、一位挪威兽医或是一位爱沙尼亚档案员,这些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你都能辗转和他们联系上,你相信吗?这可不是凭空杜撰,美国科学家利用当今最时髦的互联网技术做了一项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传递,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联系上。  相似文献   

9.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力量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当谈及创新时,一位资深老专家风趣地说:美国把21世纪反恐怖主义战争称为“不对称战争”,那么我们科技、经济和企业界是不是也可以搞“不对称创新”。一句话激起了众参会者的兴趣。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那么不对称创新便可认为是经济行为的一种战略决策手段,它通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15岁的何元欣被人称为“捣蛋专家”,可他曾喜获武汉第十届“十佳少年”称号,不久前,他又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才读中学的他,获得mcse认证,成为我国五个小网络工程师之一。笔者去采访时,仍很担心,希望他今天不要有麻烦。因为他曾兴奋地对笔者说:“家里又买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很想把爸爸新买的电脑拆开看看。”何元欣这位“十佳”跟我们想象的“十佳”可能不大一样,因为他是个令父母头痛的“捣蛋专家”。之所以在“捣蛋”后加个“专家”,是因为他“捣”出了名堂、“捣”出了水平,“捣”成了一个让父母由“头痛”变“喜欢”的好孩子。他不是那…  相似文献   

13.
常小西 《知识窗》2008,(4):15-15
有一次在华盛顿的机场乘自动扶梯时,我前面站着两位青年男子,乘到一半的时候,其中一位手上拿着的一个东西“咣当”一声掉在了电梯上,那个男子立即大声朝着下面的人群喊:“小心、小心。”很显然,他怕别人没注意踩到上面,说着,那男子朝着我这边挤过来,我躲闪不及,与他撞了个满怀,他迅速地从电梯上捡起东西,我注意看了一下,是一副墨镜,他将墨镜塞进口袋,飞快地绕过扶梯口,顺着步行的台阶跑下去,出了机场。  相似文献   

14.
高景轩 《知识窗》2006,(12):20-21
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残酷的英勇战士。有人形容他说,伏尔豢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一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翟红 《今日科苑》2005,(3):50-51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而一大批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们却仍身居老旧小区之中,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上下楼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沉重负担,直接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环境下,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老科技工作者们的强烈诉求,也是广大中老年居民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从改善老旧住宅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扎实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上报,获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作出了批示。  相似文献   

17.
做正确的事     
超市里,一位父亲要求儿子把他们刚刚用过的购物手推车推回去。儿子反对说:“不要吧,爸爸!这里到处都是手推车,别人都不把它们推回去。所以,超市雇人负责收回它们。”父子俩争论了几分钟,妈妈插进来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我们走吧。”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领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问题是第一民生问题。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应该认真研究教师专业的发展的规律,推动教师自觉地走专家引领、行动反思、共同互助的道路,为教师的进修研究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约翰·芬恩、日本的田中耕一和瑞士的库尔特·维特里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们推动了对生命发展进程的了解。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委员会主席本特·诺登说:“他们的成果为未来探索癌症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瑞典皇家科学院解释说,他们发明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绘制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从而“看清”蛋白质,并且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该院称这项成果为“革命性的突破”。获奖的消息令三位得主感到欣喜和惊讶。芬恩在这个奖项揭晓后说:“我感到万分惊异。”85岁的芬恩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教授。他说…  相似文献   

20.
王瑞虎 《知识窗》2014,(9):53-53
科恩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次,他在阅读《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21章时,看到了这样的内容: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到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网满了大鱼,共有153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