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河南省简称豫,得名于古代九州分野之豫州,所谓形胜之地,天下辐辏,文明流变,于斯为盛。夏、商、周三代以河洛为天下之中,建都于此,可使“四方入贡道里均”,从而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放射性统治格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礼制文化圈,并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向心力。可以说,中原文明发展的历程即是华夏文明史的缩影。近日河南博物院举办“华夏文明之源”展,以夏到北宋为时代背景,从政治、物质技艺、精神世界的源起流变来探索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令广大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2.
卞卡 《中外文化交流》2012,(8):60-67,98
传拓亦称椎拓,是中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传统方法,是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器物上捶印其文字和图画的技法。它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近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之一的《中国传拓技艺展》,即为展示此种技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供了绝好平台。  相似文献   

3.
1914年,"高洪太"由黄陂人高青庵在汉口创办,是当时著名的铜响器制作作坊,其生产的高洪太铜锣以音质纯正、发音洪亮、起手灵活、吃锤省力、调门准确、造型优美、品种多样而驰名中外。而其独特的铜响器手工制作技艺也已作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并将继续传承下去。本文试图对"高洪太"的建立与曲折发展、技艺的传承与嬗变、手工制作技艺与理念,以及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2012年,老大兴鱼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简述老大兴园鱼制作技艺的产生及其百余年的艰辛传承,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武汉老大兴园鱼制作技艺的关注,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里,隐匿着一个神秘又古老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既是他称也是自称。自唐朝起,史书见有关"栗粟"记载,这一名称,1000多年来沿用至今。自古择山而居的傈僳族人,相信万物有灵,有着最原始的敬畏与崇拜,他们多居于祖地,与外部鲜有联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割绣,是傈僳族刺绣技艺中一项古老神秘的传统技艺。不久以前,我采访了一位了不起的傈僳族老人,她在县处级领导岗位上提前退休,全身心扑在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之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  相似文献   

6.
红河之源     
巍山有条河。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代表云南红土高原特性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源头河流。红河从兹生发,滚滚滔滔,一泻千里,奔入大海。徒步行走云南六条大河的柴枫子作的《红河源祭》写道:"大地的复兴和丰盈,是我的美,是我波澜壮阔的美。生命的脉流,从此而发动,如日之升真真而  相似文献   

7.
自明清以来,武汉地区即为长江重要商埠,"五方杂处"之地,各种风味的特色美食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汉味饮食文化。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著名的"武汉味道"因各种原因逐渐消失,令人为之痛惜。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一些耳熟能详的武汉风味美食承载着作者太多有关家的记忆,亦寄托了作者对那些消失于舌尖上的"武汉味道"的回味与怅惘之情。近些年来,随着"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汉煨汤技艺"、"老大兴园鮰鱼制作技艺"、"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等武汉传统风味美食分别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对著名汉味传统名吃的保护、传承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巨大危机,而出于对古老技艺的保护,学术界开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传承。泸州分水油纸伞发源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手工精湛、产品艺术内涵丰富,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分析其现今传承现状,提出建设活性传承路径策略,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雅安藏茶: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雅安藏荼”的定义、历史沿革、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推进雅安藏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传统中医药学受到重点保护,成绩突出,主要表现为提高了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有利于中医技艺传承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皮影戏集美术造型、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表演技艺于一体,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美学成就,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信仰习俗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以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去年金秋,名为《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210余组(件)重要文物组成的展品,是公元前3500年至前14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早期国家从萌芽到初创的物证,从而提示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始自2001年,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0-240
“异彩纷呈的时代乐章——上海中国画院2011年展”于12月9423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上海中国画院45位画师60多幅作品。画师们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的新风,并且积极主动地由此而奋发,笔歌墨舞。传承与创新,时代与个性,是艺术家永恒的主题。上海中国画院年展延续多年,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又力求新意。  相似文献   

14.
左了 《大理文化》2015,(2):97-102
巍山是文献名邦,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明代以来人文蔚起,出过进士20多人,举人200多人,留下许多珍贵墨迹和古院落。过去几十年的时光里,巍山坝子和四周的许多古建筑得以修缮恢复,旧貌重现,得益于罗家靖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一一个冬日的早晨,我来到巍山坝子西北天耳山下的小河边上,走进罗家靖的木雕工艺作坊,采访一位朴实无华,却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农历新年前后,中国记忆项目系列展览之《年画中的记忆——国家图书馆藏年画精品展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在京展出。此次展出的120幅清代以来的传统年画,是国家图书馆从收藏的4000余幅年画中遴选出来的,属首次公开亮相。为此。国家图书馆还专门制作了中国文化记忆专题网站。展览期间,国家图书馆还邀请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北武强和山东高密等6地极富代表性的年画技艺传承人到现场展现各自独特的技艺,为广大观众提供与年画传承人交流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传承中国古老手工技艺的中国结,不仅展现了雍容华贵的古典之美,更象征吉祥、如意、福气、长寿、平安等多重意涵。除主要结体千变万化的组合外,一个漂亮的中国结往往需要体面的穗子搭配,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义龙 《大理文化》2010,(11):116-117
2010年8月18日,以展示石雕艺术,弘扬石雕文化,传承石雕技艺为宗旨的梅园石雕文化艺术展览馆在金华镇梅园石雕文化村建成并开馆。梅园村是云南省石雕文化村,2007年被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园石雕  相似文献   

19.
祈祷之手     
烟寒 《世界文化》2006,(2):22-22
公元15世纪的时候,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着一户有着18个孩子的家庭。18个孩子!哦,要知道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家庭啊!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每天为了这一大家子人的一日三餐忙得焦头烂额了。他是一个金饰匠,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还尽可能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7,(3)
<正>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人人都知道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然而,人人都知道的事不一定人人都明白。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于1550年最早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