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单一、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使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主动性主动性是我们所需要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它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一种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2.
杨玉芳 《宁夏教育》2006,(11):41-42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不应只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是亲自参与丰富的思维话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怍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转变.从一味地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3.
要善待“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一转变过程,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它以被动接受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自主学习价值内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比较被动、机械、单一向“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其实并非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其次是课程实施手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水平,使学生的学习从他主向自主转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现和探索。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极少,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从以往学生发展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出被动接受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1)短视。没有从生命的全程的需要出发规划的学生的发展目标。(2)片面。以知识、智力、学习成绩为…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探索问题的意识,学会用学过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变革,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接受学习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孰轻孰重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体验性,它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身体性参与,“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重过程而非重结论的学习万法,旨在改娈以往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具备终生自我学习、教育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语文学习来讲,语文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语文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新课程中的分组学习,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减缓学生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生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桑 《大学时代》2006,(8):138-138
新的《旧家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即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南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探究,在当前推动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障碍。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单调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知识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何谈学习质量?何谈创新?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这一代人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昵?成为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呢?所以学生学习方式必须从“接受-记忆-复现”过程改变为“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这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生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观点,建构主义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获取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自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答案,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探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在中小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文章从探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实施过程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