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龙年岁末,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南粤记者》等报刊先后刊登了中共广东省纪委致南方日报的一封信,信中赞扬报社积极开展批评报道,敢于揭露违法乱纪行为,并旗帜鲜明地支持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与此同时,南方日报也收到不少群众来信,纷纷赞扬报社显示了党报舆论监督的作用,并提出“应该给党报记功”。是什么报道牵动了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是什么内容凝聚了党心、民心?对“广东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也是宣传家、鼓动家。他的一生,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读者,善于从报刊中了解社会动向,汲取知识;他又是作者,善于通过报刊抨击反动腐朽势力,批评不良倾向,指导革命斗争;他更是报刊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体察报刊工作人员的辛劳,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写作,支持和关心过许多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刘少奇同志对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宣传家,萧楚女撰写过很多以报刊及其传播活动为对象的媒介批评文章,在明辨是非和纠正报刊传播偏向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开展媒介批评活动时,注重解读报刊的编辑宗旨,要求报刊具有明确而一贯的主张和可读性.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报刊的传播实践,他对当时国家主义派的各种错误报刊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剖...  相似文献   

4.
闻仲 《今传媒》2003,(2):13-15
主体和客体是报刊媒介批评的两个基本要素。主体指批评的主体力量,即由谁来进行批评;客体指批评的对象,即包括报刊在内的媒体。批评客体的发展数量要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定,批评的主体则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不断壮大批评主体的力量,让报刊批评走进大众,形成报刊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促进报刊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批评报道刘聪明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监督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报刊上开展批评监督工作。早在建国初期,中央就专门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改革开放后,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再次重申: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6.
赵国华 《青年记者》2016,(33):26-26
20多年前,受众参与媒体的互动方式还很单一,就是读者来信和极少的来电、罕见的来访。那个时候,一篇报道推出后,如果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记者和编辑都会感到很振奋,不管来信是批评还是赞扬。同样,读者看到自己的意见得到报刊采纳变成铅字的时候,也会很振奋。  相似文献   

7.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8.
古继堂四年出版了三部论著,即《台湾小说发展史》、《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和《台湾新诗发展史》,构成了一套台湾系列分类文学史。这三部书均为海峡两岸第一部,又均为填补学科空白的开创性著作。因而它们一经面世,便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数十家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给予赞扬和肯定,甚至被称之为“精典性”著作。其中《台湾小说发展史》,多年来被台湾辅仁大学等作为“正式教材”。大陆学者的学术论著被台湾高等学府作为正式教材的还是首例。古继堂的新著《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刚刚面世,便在海内外产生反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报刊以正面报道为主,但不是不要批评。相反,我们党很重视报刊批评。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就明确指出:“把报纸是否充分地开展了批评、批评是否正确和干部是否热烈欢迎并坚决保护劳动人民自下而上的批评,作为衡量报纸的党性、衡量党内民主生活和党委领导强弱的尺度”。就是说,报纸敢于开展批评,充分开展了批评,并且批评得正确,才是党性强的表现。否则,就是党  相似文献   

10.
(一) 1988年4月27日,《新疆日报》第一版刊登评述性消息《我区引进项目效益差的问题急需改变》,配发评论员文章《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同时刊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赞扬新疆电视台一条批评消息的报道《党委要支持舆论监督》和区党委副书记赞扬本报一条批评消息的表态。这个要闻版受到了读者的称赞,这也是《新疆日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新闻媒介要实行舆论监督。我们提出舆论监督这个问题,经过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9,(4)
所谓报刊批评就是对报刊传播活动及其有关现象的认识和评价。报刊批评是伴随着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由报刊传播和报刊阅读发展起来的。报刊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活动,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出版家(包括编辑)“大抵是‘传播文化’的。”因此,报刊批评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9,(3)
本文着重从报刊批评的角度,就报刊的舆论环境谈些浅见,文中兼及报刊批评学问题。一、报刊的舆论环境来自于报刊批评,它同法制环境构成完整的报刊控制监督体系随着报刊步入市场与竞争机制引入报刊,各级党政部门、报刊行政管理机构制订了相对配套的报刊管理法规并付诸实...  相似文献   

13.
这篇4万字的演说很有特色.让我吃惊的是,英国的演讲修辞竟然在那时就已经达到这样高明的水平,迂回婉转、激扬华丽,却不迷失在自我的言辞游戏中.弥尔顿并不是在开篇就陈述出版审查的利弊,反对出版审查条例.而是很委婉地先赞扬人权自由,再说这种自由要归功于上下议院的议员们(也就是他的听众),接着他说,“有三个主要条件如不具备,一切赞扬就将成为纯粹的谄媚和奉承”,这样就很巧妙地衔接上了自己的批评,并将这种批评伪装成赞扬的条件,这样巧妙的逻辑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9,(2)
有人把二十世纪称为批评的世纪。回顾二十世纪报刊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人们对报刊等大众传媒的批评从未间断过。尤其是随着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生活的渗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人们要求对报刊等大众传媒的批评监督的呼声就愈来愈高。实践产生学问。报刊批评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胡正强 《新闻界》2004,(4):34-36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的主将,鲁迅与报刊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也构成了他的主要文化生活环境。他不仅密切关注着革命的和进步的报刊宣传工作,也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各种反动报刊作过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对当时各种新闻现象进行过独具特色的解读和评价。他的杂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有感而发,属于新闻(媒介)批评范畴。  相似文献   

16.
王同亿先生主编的《语言大典》、《新现代汉语词典》等几大部中文辞书,谬误百出,抄袭甚多。《辞书研究》、《语文建设》、《中国图书评论》、《文汇读书周报》等南北几家权威报刊,已刊文作出有理有据、言辞剀切的批评。刘于来自学术界的批评,王同亿先生以在北京召开“辞书研讨会”的方式作出了反应。 有批评自然会有反批评,两者交锋,遂成争鸣。然而无论批评还是反批评,都该有理有据,而不是强词夺理、不是诡辩,否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纵横交织地彰显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且资料翔实、史料丰富,是《媒介评价样本——陕西报刊审读报告(1988-2018)》的内在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媒介批评实践样本的特征,阐释了报刊审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该样本在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坚守客观公正的标准以及创新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能为中国当下媒介批评提供一定的实践参照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荣庆 《今传媒》2003,(5):9-13
对报刊批评学的讨论,由《报刊之友》于1998年底首倡并在该刊开辟讨论专栏,迄今已近5年时间。所发文章,既有拓荒性的真知灼见,又有动态性、深度分析性的报道。笔者拜读了其中不少论文,深受启发。但对报刊批评学的定性、定位及分类,愚以为仍有界说、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若文 《今传媒》2003,(6):8-10
报刊批评,作为受众对报刊传播的一种动态反馈,其促进报刊发展的作用是不必赘述的。一些批评者,对于获得全国新闻奖的佳作敢下针砭,指陈其不足时能直言不讳且达到入丝入微入情入理的地步,堪可一赞。报刊审读(亦称阅评)异军突起,其成果中有不少以“外化的形式”跻身报刊批评之列,增强了批评意见向报刊社反馈的及时性、集束性、有效性。这些,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欣喜之余,忧虑伴之而来。所忧者,报刊批评的病态,已不可等闲视之了。  相似文献   

20.
闻仲 《今传媒》2006,(9):25-26
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不时有新的论著或文章面世。在关于媒介批评研究的各种文本中,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多年来主持的报刊审读和阅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涉足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观察问题各有各的视角,加之学界与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审读是否属于媒介批评的重要范畴问题上,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报刊审读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类型。刘建明先生在《媒介批评通论》的第五章《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中指出:“媒介批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按批评主体的类差划分,还包括管理批评、专业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