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良1976年1月入伍,1984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该报驻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徐文良任军报记者14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边防;10次上云南、广西前线.在战场累计采访21个月,是军报在前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记者;19次上西藏高原采访,跑遍全部边防一线连队;参加过拉萨戒严、云南边境大扫雷、西昌卫星发射和太平洋追踪卫星等重大军事新闻的采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军报评为“十佳先进工作者”。他的军事新闻作品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2.
在修水县有一位人称“拼命三郎”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他就是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共产党员丁格非。丁格非1991年由行政部门调入广播电视系统,先后任记者、编辑、采编组长、专题部主任、新闻部主任。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2年来,共采写(拍摄)各类新闻(专题)稿件2000篇(件),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作品1500多篇(件),16件作品获国家、省、市节目创优奖,同时,他还先后18次被市、县授予优秀通讯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称号。这些数字和荣誉,折射出一位“…  相似文献   

3.
外环线工地、铝材厂爆炸现场、盘山腹地……他像一只蜜蜂,哪里有橄榄绿的身影,哪里就有他苦苦寻觅的踪迹。他连续10年被人民武警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优秀记者,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5次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新闻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人民武警报记者崔兰斌,天津总队新闻宣传的一员干将。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他的单人房间看到那3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十分惊讶。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地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op多篇(幅),先后12次在军地新闻单位获奖,连续4年被《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三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得此殊荣者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新闻干事任广军。从小向往绿色军营的任广军,1990年3月走出“南阳盆地’步入了“绿色方阵”。在学生时代,他就喜欢舞文弄墨,在家乡的小报、校园文学刊物上,他的习作时不…  相似文献   

5.
巴山  家元  杨侃 《军事记者》2001,(12):32-32
雁,一个土生土长的记。自1997年以来,他本人连续3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荣获武警部队首届“十佳新闻工作”称号,连续5年被人民武警报社评为“优秀记”,并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相似文献   

6.
滕敦斋 《青年记者》2007,(11):66-66
听说省委书记在离别讲话中激动难抑,热泪涌流,晚上便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想在电视新闻联播中一睹省委书记的“泪容”,感受一下他告别演讲的现场气氛。可十几分钟的新闻播报,竟然很少看到书记的镜头,更没有看到他的“泪容”。电话接通电视台记者,被告知,新闻管制部门的领导指示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不能出现省委书记流泪的镜头。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华商报》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报纸图片新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先后有20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全国和省内获奖,其中记者胡国庆的《24岁上小学》获中国新闻铜奖,在今年3月1日结束的“2001年度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评选当中,记者谢海涛荣获“十佳记者”称号,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报道:12月中旬,海南军区某海防团退伍士官、报道员谢大强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商旅报》聘为记者。谢大强1995年12月入伍,自1997年开始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学习新闻写作。为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中央党校举办的函授学习,刻苦攻读理论书籍,并虚心向编辑记者请教,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60多篇(幅),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海南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谢大强于去年12月初退伍后,正值《商旅报》招聘…  相似文献   

9.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张林 《青年记者》2006,(11):21-2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李向阳 《青年记者》2006,(11):30-30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1):26-27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16.
在某通信团两用人才“龙虎榜”上看到,韩志林任团政治处领导到团政委的12年间,先后培养出了28名报道人才,有3名被军区和省军区政治机关选拔担任专业创作和新闻骨干,有16名回到地方报社、电视台任编辑记者。志愿兵报道员肖德亮酷爱摄影,但新闻意识不强,韩政委便给他订了《新闻与成才})、《中国摄影报》等报刊,督促他联系实际学习,要求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实践,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拍一次,进一步。从此,他提高很快,拍摄的《特别竞赛》、《与车轮子赛跑》、《向祖国拜年》等几十幅新闻照片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8.
高方 《传媒》2015,(1):8-11
为延伸和扩大“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成果,进一步助推当前全国新闻战线大力开展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报道活动,2014年12月21日-27日,由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组织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共30人兵分3路,分赴辽宁、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等地,为当地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做巡回演讲.本刊记者高方、李栋作为随团记者,共同见证了活动的魅力.这次巡讲的意义何在?作为媒体人,如何诠释好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请他给我们讲述好记者与好故事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上海电视台记者邬志豪邬志豪,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青年记者,担任记者工作已10个年头。从1985年开始,他拍摄的电视新闻年年在全国获奖,总数达到刀条(次),其中“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1条,一等奖6条,“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