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枯棋     
刘志兵 《围棋天地》2006,(17):73-73
《围棋天地》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打马棋     
打马棋中国古代棋类繁多,但今人所论者,不外围棋、象棋、六博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尚盛行一种以“马格钱”作为棋子的棋类,这就是打马棋。据《古泉汇考》介绍:“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可见,打马棋所用棋子多以铜...  相似文献   

3.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4.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寄给您“棋例讨论”一例(图1),此例您已经在《棋艺》杂志2012年第九期上做了回答:“按2011规则应由黑方变着,不变判负。”我同意杨老师的判决。我这次给您来信,是想对这一棋例提出探讨意见,新规则对过河兵、卒浮动的价值做了限制,  相似文献   

5.
我年少时,曾经一度爱下《斗兽棋》。后来,《斗兽棋》被颠覆了,这是象棋的魅力!我总觉得象棋凝聚着我们华夏民族太多的智慧与文化,一旦喜欢上,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二哥用两角钱买来了一副象棋,是广西梧州产的,棋子是木质圆形的,棋纸上划有红格子,两边的炮位上还画有炮垒的图案。我们兄弟俩常常摆棋厮杀,日子久了,棋子还在,那棋纸则慢慢破掉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棋种多种多样、有易有难。儿时,“以地为盘、以棒当子”经常玩几种简单易行、动脑益智的棋,经纬之间蕴涵着无数的神奇和道理。如:鸽子蹦井、丢周、丢方等。由于它们具有工具简单、内涵丰富、场地不限的特点,颇受学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现介绍这五种棋,供大家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中选择。一、鸽子蹦井人数:二人棋盘:由正方形内两条对角线和一个圆组成。如图1所示。棋子:共4枚,2黑2白。布棋:如图1所示,棋盘右侧带“○”的线为禁用线,棋子不得从此线通过。黑白棋子各置棋盘上下两端。各线的交点为棋位。行棋:黑先白后或用其他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7.
棋谚圈说     
段嵘 《围棋天地》2007,(23):85-86
“总诀”大致从三个主面指点我们掌握下棋的要领:一是棋理,二是具体手段,三是把握时机。  相似文献   

8.
棋书鉴赏     
《棋艺(象棋版)》2011,(11):76-76
《银川棋路第一集》 简介: 许银川是当今象棋界无可争议的一流高手,囊括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所有荣誉,他的棋品、人品受到棋界人士的交口赞誉。应《羊城体育》报邀请,开设了“银川棋路”专栏,在两年时间内,他细评了自己棋艺生涯中的重要对局45则。  相似文献   

9.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10.
基本步伐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7):82-84
步伐,就是棋形。每一着棋,都是在已有的己方棋子或者对方棋子基础上的一种步伐、棋形(第一着棋和最后的单官,可以除外)。因此,我们可以说,围棋确实是简单的,只需要把“步伐”弄清楚、把正在下的这一步棋与已有棋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就行了,正如堆砌积木搭玩具房子、一砖一瓦盖摩天大楼。只不过,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尽量优化组合、提高效率罢了。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10,(15):20-20
六百余年前,元人严德甫、晏天章汇历代文人棋家智慧精华成《玄玄棋经》,以《道德经》“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名之。  相似文献   

12.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1):63-64
近日在旧书摊上买了本清人蔡上翔著《王荆公年谱考略》,是公元1974年“四人帮”横行时,当作“批林批孔”的武器出版的。前言一类的文字自然是不需看了。翻了一些,最叫我感动的是蔡上翔先生,他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是与非,竟然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洋洋三十余万言的学术著作谈何容易。相比之下,我们一些后来者,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就不那么慎重了。就说摆在我们面前的王安石的这首咏棋诗吧,诗人不过是借“棋”发挥,发发人生感慨罢了,却引起了后人的许多误会,甚至多有不敬之词。  相似文献   

13.
比武招亲星期日一早,群英茶社便已人满为患。棋疯子天亮便至,连挑几员大将。此时,正数落面前的对手:“胡三,你下棋总该有点长进吧!七天之内,你已经三不待棋疯子开口,那女子便道:“久闻棋疯子棋艺高超,本姑娘今日特来领教。”棋疯子会见过无数高手,可从未和女人对垒,今日突然冒出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向自己挑战,不由慌了,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对答。那女子抿嘴一笑,径往椅子上落座,随手摆好棋子:“赐教吧。”棋疯子欲罢不能,只得应付。谁知那女子竟是行家,连吃对方两枚大子,接着将棋疯子老将活捉。旁观者都愣了,胡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中国古代棋戏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概括。前人对棋戏的研究包括:古代棋种起源、演变的研究;不同历史朝代棋戏的研究;棋具、棋局的研究;棋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棋戏文化传播研究;棋戏保护与传承研究。然而,中国古代棋戏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体现时代特色,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复兴”研究还较为鲜见,因而提出“复兴”中国古代棋戏,并提出四个步骤:古代棋戏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良”古代棋戏;“新”棋戏“本土化”推广;“新”棋戏“国际化”推广。  相似文献   

15.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先生您好,每期必读您主持的"棋规问答",受益匪浅。真良师益友也!近读《2011年版试行新棋规》,有如下几处不明白,请不吝赐教。一、棋例细则之图七,说明文是"红方两着平炮步步伏杀,属长杀"。似不妥,九九规则亦有同样论述,请详加论述杀从何来。  相似文献   

16.
棋谚图说     
我所认识的高手,也没听说谁是靠背口诀成为高手的,不过,领悟“总诀”中的棋理,活学活用,相信确实能够提高棋力。  相似文献   

17.
诗中棋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山行过僧庵不入》一诗里写道:“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想来诗人和寺僧是老棋友了,彼此熟悉相知,因此,诗人虽未步入僧庵,见到茶炉烟起,就知道寺僧又在高兴地下棋了。有人说下棋是脑力操,下起棋来确实要煞费苦心的。棋子走得快时,往往是顺利的时候;遇到困难需要焦思苦虑的时候,下棋的速度就自然缓慢下来,所以诗人说,听到棋子声响渐疏就知道弈棋者的苦思劳心了。两句诗,寥寥十四个字,便向读者描绘出:庙内(也许是树下的石桌上吧?)正有人下棋,一旁小僧正在煮茶;庙门外,诗人正在庙门外趑趄不前,也许  相似文献   

18.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19.
诘棋新作③     
中国的古典诘棋著作《玄玄棋经》中的“五气朝元势”是一道很好的箱诘作品。在种种制约下要创作出优秀箱诘作品不易,如何发挥出两边硬腿的威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参考图一的箱诘在诘棋爱好者中很有名,不过作者以及出处不详。白棋虽形状完整,但在黑的铁壁下就显得单薄了。正解是白棋净死。  相似文献   

20.
无棋可闲     
深蓝 《围棋天地》2004,(16):60-60
古之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读起来总令人怡然神往。只使用了一个修饰性的“闲”字,两个动宾短语(它们之间不是连动关系,依我看,“落灯花”事实上具有对“敲棋子”进行环境修饰的意味)便出落得面目清秀,风骨俊朗,气度恬静,从容疏淡。现在我们还能敲敲棋子,可是摇曳的灯火会不会闻声解意?我们还在等待,可那一盘盘棋,还能闲得起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