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值得青藏高原其它地区乃至全国借鉴的特殊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丰富的可更新资源,大力发展“无烟”工业,重点开发水能资源、旅游和生物资源,发展花卉等绿色产业,在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前提下,迅速促进高原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从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发展和人类行为等方面,对香格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与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进行了简要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公路与环保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重视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问题首次写入重要的纲领性报告当中。这充分说明了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全过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有利于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切实纳入国家及地方发展的综合决策。“水”是具有多种功能和属性的战略资源,中国水问题的未来发展态势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分析当前形势,把握水问题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以期为国家和地方 决策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把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提到了当今的重要议程,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各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相关部门与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众所周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西方国家生态观念与意识较为强烈,人们多数采用与选择适宜的绿色生活方式来实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从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明与素养。值得借鉴的是怎样如何结合西藏实际情况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建设美丽西藏将是文章论述的观点,在第四十二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日”来临之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组建了新型事业科研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我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保护与促进高原生态环境的循环与发展方面阐述自身的学术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工程。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以资源利用 为基础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 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使“资源/ 生态环 境/ 经济”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这在我国 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西部既是生态脆弱 的典型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 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全面建设 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西部资源(特别是 生物资源)又十分丰富,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 方面。如何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的“三赢”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 期“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专栏,探讨了 在西部地区如何通过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问 题;提出了构建发展生物产业、保护生物资源、建 设生态环境的“生态/ 生产”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体系的思路。这种“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 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与原则,对于其他相关问 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施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生态安全、 资源安全等非常规安全等问题的研究,是生态科 学、资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的许多问题, 还需要生态学、资源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 技工作者进行探索。本期所刊登的几篇论文,就 是在这些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它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已经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建筑业作为我国第一碳排放大户,其碳中和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的顺利实施。如何实现传统建筑材料、结构、建造的低碳转型,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低碳人居环境的能源环境新技术,如何平衡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全球视野,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达成的战略需求和顶层设计,阐述建筑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尝试凝练建筑“双碳”路径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全过程、全领域、数字化和工程的视角提出未来中国建筑“双碳”的可能实现路径、战略研判和研究重点,以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丽 《未来与发展》2004,25(3):42-43,41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继沿海开放战略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基本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要面临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退化的严峻现实,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西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将使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增加负担,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们在开发西部的能源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依托,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土地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的资源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十分的严重,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保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能力,健康、洁净的土地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土地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的资源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十分的严重,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保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能力,健康、洁净的土地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土地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的资源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十分的严重,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保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能力,健康、洁净的土地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土地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的资源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十分的严重,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保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能力,健康、洁净的土地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对于构建丝绸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其沿线地区面临着气候异常变暖导致的极端事件频发、水资源分配不均等自然过程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管理粗放、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足、碳汇潜力利用缺失等管理过程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沿线地区气候变化应对的科技合作,提升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质量。在战略层面上,我国需要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生态变化规律与协同管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与碳交易机制、绿色能源发展、第三极和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应对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在政策层面上,应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生态屏障建设,创新保护—开发—利用全链条水资源长期战略,建立系统的监测-研究-预警-服务平台,推动和培育国际大科学计划。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北半球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屏障作用。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以及受其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面积约2 000多万平方公里,涵盖20多个国家的30多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和全球人口分布最密集区。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推进,泛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受到全球关注。泛第三极地区已经出现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如何保护这一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将从区域甚至全球尺度深入研究这一地区的资源环境科学问题,前瞻、科学地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协同应对战略,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1983年末,国务院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要求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正式发表,明确了要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相似文献   

19.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旋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观念上升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战略。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也日趋严重,掠夺式的开发建设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生态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国有林区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在化发展中处于特殊的生态地位。国有林区实现现代化发展是发展战略的需要,不仅符合自然规律,而且能够满足人类合理需求,从而发挥林区生态功能,实现人类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当前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存在难题,包括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与现代化建设体制等矛盾。正确认识阻碍国有现代化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化解过程中体制性矛盾,从而真正实现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