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提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泉州地方高等教育获得超常规发展。到2005年,全市有地方高校15所,其中本科高校2所①、高职高专12所、成人高校1所。它们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多种原因,泉州地方高等教育也存在着体制、机制诸多方面问题。“十一五”期间,泉州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这一主题,提出了“五个基本”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大城…  相似文献   

2.
作为培养泉州经济管理和建设人才主要地方性高校,泉州师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泉州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必由之路。其工商信息学院必须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动采取全方位服务的措施,增强服务的时效性、有效性,将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泉州港口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立足于自身实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目标,以带动工业、贸易、港口三者之间的相互发展。但是泉州港口建设迈的步伐不够快,港口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对泉州大型企业货物出口造成极大不便,同时抑制了许多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积极性。泉州港口建设的相对滞后性已经影响了泉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促进泉州经济与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布克  黄振川 《中国职工教育》2007,(8):F0004-F0004
福建省泉州电业局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了适应海峡西岸工贸港口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对电力的需求,建设成"一强三优"(电网坚  相似文献   

5.
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城市资源和城市发展的综合体现。城市品牌营销战略是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前提。目前,泉州在经济、港口、旅游、历史文化等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品牌影响力不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乃大势所趋,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必须树立泉州城市品牌,全力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工贸港口城市"。本文将品牌营销理念引入城市竞争之中,以期探索出一条提升泉州城市竞争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资源短缺条件下,泉州要向大城市发展,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发展规划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务实,才能为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特色侨乡和现代化经贸旅游港口城市,成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难事就是我们党政工要办的实事。”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常常这样说。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泉州市党政工急农民工之所急、想农民工之所想,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农民工享受到“市民待遇”。在泉州务工的160多万农民工感谢泉州党政工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纷纷表示要为“品牌泉州”创国际、国内品牌,为建设海峡西岸经贸港口城市立新功。  相似文献   

8.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中品牌建设与发展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泉州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成为“泉州模式”特色内核之一。究其原因有三:“爱拼敢赢”、“善拼能赢”和“能拼会赢”的企业家精神及其有效的营销创新,是泉州民企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动力;行业协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对泉州民企品牌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有效地规划、引导和鼓励扶持政策,为泉州民企品牌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宁波市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需要一流人才。为此,宁波市政府在实施科教兴“一号工程”中,在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建设现代化政府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希望能对引进高素质人才工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泉州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战线中的一支生力军。这些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以侨搭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或间接投资,形成了泉州乡镇企业的特色:以股份制民营经济为主体、工贸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泉州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兴盛期和困难期,指出:排除历史上因政治因素造成的港口发展停滞,只要造就港口过去显赫的天然条件没有失去,形成泉州经贸和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地理和社会优势依然存在,政府和人民只要能利用自己的天然和社会优势,紧抓经济发展不放松,港口必将随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崛起.  相似文献   

12.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青岛创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也是助推产业升级的需要。青岛拥有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和区位优越等诸多优势,要紧抓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建设面向日韩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动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推进日韩产业园建设,捕捉全球产业分工的新趋势,探索更加便利化的贸易机制,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从而加快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泉州港在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泉州港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关键原因;(2)福建省市舶司由泉州迁到了福州,使泉州港失去国际贸易的地位;(3)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侵影响了泉州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地区商业和文明在10世纪之后由于中国海上贸易的崛起和伊斯兰世界海上贸易的持续扩张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宋元时期,作为联系中国东南沿海与印度洋贸易的泉州港在与印度洋地区的贸易联系中,发展为印度洋贸易体系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泉州宗教化的繁荣,泉州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非常兴盛.它们为泉州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国际东方大港的历史地位留下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7.
泉州区域是福建省物流战略规划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2006年泉州市印发了《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文章首先分析了经过几年发展后的泉州物流业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港兴市”是泉州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港口是泉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海西战略的实施是泉州港口物流发展的背景。据此文章分析了发展泉州现代物流业的几个潜力因素。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综合了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提出了发展泉州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