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说艺术的长廊是靠不朽的小说艺术人物去填补的。诗人为着意象而来,为着意象而死。为一部厚重的全集写作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作品比任何盗得的虚名都要来得长久,也是一个作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实现有效传播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着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4.
编稿中看到一篇挺可取的通讯,为着搞明白其中几个细节,我同署名的三位作者中前两位都联系了,他们或不全清楚,或全不清楚,待找到最后那位作者,才一切了解清  相似文献   

5.
应当关注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问题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的,也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传播的。新闻报道,无疑要体现传者的导向意识,对受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影响(这是传者的无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一切,都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如果细细加以研究,那末...  相似文献   

6.
梅雪 《图书馆杂志》1992,11(4):21-22
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都是为着社会发展、进步这一目的。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终极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社会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它的社会作用更不言而喻。一言以蔽之,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科学研究既然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从事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十分重大。图书馆学研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电台还是电视台,其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办好节目。节目办得好,其喉舌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功能等等就发挥得好,体现得好;在群众中,在社会上,电台、电视台的声望就高,影响就大。反之,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节目要靠人来办,没有一定数量和一定素质的采编人员,节目是办不好的。这是大家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1899-1935年)说:"书是要学会读的。一切书都不会告诉你现成的公式,或是什么秘诀——例如成功的秘诀,学成’文豪’的秘诀。一切书都是帮助你思想,而不是为着代替你思想而写的。"在我读书、思考和写作的经历中,对此体会尤其深刻,得益也最多。我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在教课之余酷爱读书,并以笔名"日月河"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及影视剧编剧作品十多部。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正是因为自小就养成经常读书的好习惯,那书中的  相似文献   

10.
苏若舟在他所著的《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一书中指出:“记者是现实生活的理性记录者,他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时时处处都是以猎取新的目标去观察一切事物的。不管和任何对象谈话,到任何现场去目击、采访,记者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搜集、寻觅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像猎  相似文献   

11.
梦想能否成真?回答往往是不确定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梦只是一种意念,是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幻境。梦醒了,梦中的一切都会被现实击得粉碎。然而,少年华罗庚的梦却是真实的。他的数学情结,他对数学的痴迷,在梦里和在现实生活中,缠绕得如此紧密,以致让人寝馈其中,分不清哪里是梦,哪里是现实,在  相似文献   

12.
夜行军     
李富春 《中国档案》2006,(10):29-30
为着隐蔽我军行动,为着避免敌人飞机的侦察与轰炸,有时为着天热乘夜凉,所以我们长征时多夜行军,特别是从出发到渡湘江的前后,差不多都是夜行军。  相似文献   

13.
刘登华 《大观周刊》2011,(47):149-149
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苦,会使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向每个党和团的县委、区委和乡支部推荐,一切合作社都应当这样做。本文作者懂得党的路线,他说得完全中肯。文字也好,使人一看就懂,没有党八股气。在这里要请读者注意,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  相似文献   

15.
李蔓  雷洪 《声屏世界》2008,(11):39-39
喜欢故事是人的天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虽然纪录片在表现故事时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正是这种局限性给予了纪录片不可替代的魅力,因为纪录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故事中的一切都真实地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既然纪录片中的故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发生的,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献身革命新闻事业.曾经一次入狱,六次流亡.他在1937年9月20日——因“爱国有罪”在“救国会七君子”案中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出狱不久写道:“自己已经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流亡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为了这事业,韬奋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活动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反映形式,对人类社会时时都在发生着巨大的作用,它是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不断地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新闻之于社会的这种功能,是通过新闻报道者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来实现的。作为个体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他的一切社会性活动,其中包括他的职业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就必然地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当中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基于此的外在规范和内在信念就决定了行为主体(报道者)的新闻价值追求和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社会意义。过去,我们的许多新闻学著述在论及新闻传播活动的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11,(7):1-1
人生就像一场实验,当你开始实验自己的人生时,你还得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物理学有一个物质不灭定律,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物质,都不会彻底消失,而只会转化。在实验人生时,一定要牢记这一定律。  相似文献   

19.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新闻,既描写新闻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表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新闻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更真实、更深刻地揭示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  相似文献   

20.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在表现方法上,也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各种艺术形式,可以利用自己所特有的表现方法来表达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现象,如文学利用语言来表现,绘画用形象来表现,电影则是用音响和画面来表达内容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特性,都是利用这一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