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洁 《现代语文》2006,(12):83-85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芜湖方言(不包括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属于江淮官话.芜湖方言中的"个"具有量词用法,例:  相似文献   

2.
苏寅 《现代语文》2009,(7):109-110
芜湖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本文着重分析了芜湖方言中"子"尾词的构词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芜湖方言研究始于建国后的方言普查时期,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丰富,既有语音语法词汇的专项研究,又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的来说,目前对于芜湖地区的方言研究状况已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4.
“各吃了”在安徽芜湖方言中独具特色,语用中可表方言中“各”句式疑问功能,又可表礼貌功能,并且后者在方言区内呈强势。这是语法化的产物,语法化的过程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5.
在芜湖方言中,“哈”[xa]是一个特殊字,它能够出现在多种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除了与普通话一样的拟声词、叹词的用法,在芜湖方言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用法,有的能够与普通话对应,有的却无法在普通话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正是这类词体现了它独具特色的语义和语用表达功能.以此类独具特色的用法作突破口,可以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语言材料,更好地探讨语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芜湖方言中,"哈"[xa]是一个特殊字,它能够出现在多种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除了与普通话一样的拟声词、叹词的用法,在芜湖方言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用法,有的能够与普通话对应,有的却无法在普通话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正是这类词体现了它独具特色的语义和语用表达功能。以此类独具特色的用法作突破口,可以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语言材料,更好地探讨语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南充方言属于四川方言,而南充方言作为很有特色的方言,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处于空白。文章结合汉语史,对南充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词语如"拌"、"等"、"费"、"剺"、"瘘"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8.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从声调上可分为"绅谈"和"街谈"两种口音。本文基于赵元任1970年发表的《常州方言》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绅谈"连读变调情况,与汪平1988年发表的《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街谈"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找出同一方言的这两种不同口音在连调上的异同,并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解析。本文认为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存在扩展变调、语境变调等变调形式,由此探究常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9.
无锡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它有着吴方言的共同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本文对无锡方言"老小"一词进行研究,"老小"在语音、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字形上几乎没有变化。文章对各方言中的"老小"这个方言词和方言中"孩子"的说法进行比较,发现"老小"存在于不同的方言区里,并且就吴语方言区内,关于"孩子"的说法是不同的。"老小"这个词的发展也印证了无锡方言受到普通话等方面的冲击,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中原官话中的阴阳对转现象,以各地的方言志以及前人的研究为语音材料对万荣、长垣等五个方言点方言中的"阳转阴"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其阳声韵的消变次序以及长垣方言中"阳转阴"现象的来源。本文还对临猗方言中的两例"阴转阳"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温州方言中"日"的语法特点及涵盖意义,指出温州方言里的"日"保留了古汉语"日"的名词和量词用法,它附着在部分时间词之后,能起到凸显时间概念的作用。本文将温州方言中的"日"同普通话中的"天"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温州方言中"日"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阳城方言属于晋语区山西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地点方言,同普通话相比,阳城方言有不少自己的特色,文章试图对阳城方言中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圪"进行描写和研究,以期说明阳城方言中"圪"的特点."圪"是个入声字,基本用法是作词头或词嵌;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上小学、中学时,我以为在我生长的地方,包括周边地区,好像没有太多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古迹,也没有出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上了芜湖师范学校后,读了不少李白的诗,视野开阔了,觉得当初的这个看法太片面了。李白在诗中曾写到家乡北边的当涂天门山、金陵(南京),南边的写到南陵和泾县桃花潭,东面写到宣城敬亭山。这些地名我早就熟悉了。李白不也是到过我们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吗?  相似文献   

16.
芜湖近代教育是伴随着芜湖城市近代化的时代步伐而发展的.城市变迁和文化传统流变所形成的城市文化品质,是芜湖近代教育因素成长的酵母;开埠通商随影而来的"外力"冲击下的文化觉醒,是芜湖教育近代化的催化荆.在中外文化对抗碰撞中裂变而生的芜湖"新学",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是面对冲击挑战后虽被动迟缓但却具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端,这一区的方言属于山西方言云中片.此方言中的"个"存在大量的非量词用法:"个"可以构成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名词以及副词.对大同方言中带"个"字语料进行分析,并充分描写"个"在大同方言中的非量词用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其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多认为"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作远指代词,但山西河曲方言中的"兀"却并非如此。本文主要就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进行分析,认为"兀"还可作介词和词缀。  相似文献   

19.
湖北阳新方言"是何"保留了古语词的成分,具有很强的方言色彩。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对"是何"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是何"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简单阐释,并将"是何"与阳新方言"是何样"、普通话"怎么"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浙江新昌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表达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异。新昌方言主要通过"来蒙""来顾""来头"来表达进行体;通过"蒙""顾""头"来表达持续体。本文通过新昌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体和持续体的比较以及新昌方言内部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句法格式的比较,细致分析新昌方言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语法意义、体标记、体标记的分布情况及其否定和疑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