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愿做一支燃烧的蜡烛,去照亮草原深处孩子们的心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要把一切献给他们。”这是乌云格日乐老师十六年来教育历程的写照。十六年来,她生活在儿童之中,为探寻儿童心灵的奥秘,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十六年来,她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1986年,她从呼伦贝尔盟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后,怀着美好的理想来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辉河苏木小学,开始了教学生涯。她满怀了喜悦和希冀,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后因工作需要又被调到伊敏苏木中心校任教。这里的学生大多是有…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是一位与儿童有着不解之缘的作家,她的个性、心灵、艺术创作等许多方面都带有童年生活的印痕。她的情怀,她的未泯童心,她对童年的美梦重温、对儿童的“局外人”身份的书写、对儿童本体世界的关注,这一切成为她文学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也是她成为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优秀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路呐喊,坚守家园,不断超越,谱写着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如歌岁月;满心凝望,非凡启智,理性反思,折射出其“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的赤子情怀。阅读《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内喊》、《坚守》、《超越》、《凝耋垦》、《启智》、《反思》),走近于漪老师,你会自然明白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三重责任的特有情怀。  相似文献   

4.
津门园丁谱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教育儿童少年是功在千秋的事业。云希聪老师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她从教二十多年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勤勤恳恳、全心全意扑在育人的事业上。云老师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她思想境界高、作风正派、言行端庄,时刻注意对师生的影响,真正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她注意从低年级儿童抓起。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幼小的心灵上扎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根。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她就注意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精  相似文献   

5.
保持自然美     
我们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要让儿童知道美不美不在外表.要重视心灵的美。这一点,我姐姐做得比较好。她是一名幼儿教师,她在孩子的面前从不浓妆艳抹。有的孩子问她:“老师,我妈妈天天描眉,擦口红.你怎么不呢?”她说:“老师不描眉,不擦口红。这是自然美。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讲究自然美,我们这张小脸本来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老师因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而闻名,而更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她自身的“情”和“境”;她对儿童的挚爱之情,对儿童教育的忠诚之情;她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境界。她自诩为一名“长大了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05,(7):44-47
“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洁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世界,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刘小杰老师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她满腔热情地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地呵护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灿烂的、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8.
专家举荐“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洁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世界,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刘小杰老师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她满腔热情地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地呵护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灿烂的、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儿童的语文应该是儿童自己亲历的体验。在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刘小杰老师深切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曾问我,什么是“儿童观”?应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我开了一些书名和文章给她。几个月后,她来信着重叙述了她对改变传统教育观点和儿童观的看法。她认为,正确的儿童观应该是尊重儿童,热爱儿童,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她似乎明白了。情况究竟如何?我来到王老师任教的班级。活动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的绘画,玩具柜上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墙角边放着  相似文献   

11.
沈莹 《教育探索》2004,(11):74-74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具有强大的震慑力——震撼心灵,慑人心魄。震撼力量源于她的黑人血统,沧桑的黑人历史和厚重的黑人文化丰厚了她的创作思想;慑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则出自她解读心灵的天资、诗情画意的情怀。1993年,由于“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像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以一个盲聋哑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感受为线索,通过莎利文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育,体现了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美好心灵。文章既是一首讴歌师爱的颂歌,又是一曲礼赞人性美的乐章,蕴含了颇具个性化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14.
敬告作者     
刘自武 《学语文》2006,(5):54-54
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不仅需要广大语文老师精心备课,认真筹划,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力求在易学易懂的条件下举一反三,而且需要广大语文老师搞好“作业”这一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文学家金波说:“阅读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良方,也是儿童情感教育最伟大的老师。热爱阅读就是热爱光明和温暖,就是接近快乐、美好和高尚,就是对人生有所感悟。”是的,要想让孩子变得精神上富有、生活中快乐,就必须让读书成为她的习惯,让家中溢满书香。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阅读的情怀是可以驯养的,让孩子在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课程熏染、活动助推、家庭配合是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语文教师应然是儿童阅读推广的"点灯人",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打造一方心灵的净土,让孩子们在这阅读园地里快乐地栖居,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普通老师(班主任),她的教育、教学是普通的,她的教科研也是普通的;但她是有梦想、有思想、教育智慧独特的普通老师.她对学生的引领:为学生点神灯;与同仁的协作:为同仁点绿灯;向校长的进谏:为校长亮黄灯;与家长的沟通:为家长点路灯;实现教学理想:她一路“闻红灯”……都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正能量.她是一个智慧的点灯的人.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要作个怎样的教师?这是10年前初登上三尺讲台时,李亚敏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深深地影响着她,“好老师要时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爱学生”成为李亚敏的座右铭。回忆工作的点点滴滴,整理着纷繁复杂的思绪,“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育就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这段文字如春蚕破茧般撞击着她的心,因为,她正是在用心灵解读“教育”这两个神圣的字眼。  相似文献   

19.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20.
她曾有机会当一名公务员,而她却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当丁一名教师;她曾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而她却选择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学生称她为“超级老师”,而她则称自己是“教育的农人”。她就是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郑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