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职业教育评价是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的风向标与指挥棒。体现逻辑模型理念的教育评价模式聚焦专业建设质量,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多从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考察人才培养成效,无法切实反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需要聚焦专业建设质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评价专业性、拓宽评价覆盖面等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强适应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评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从战略、产业、市场、技术四个维度,以政府部门或职业院校主动公开的可直接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设计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可根据评价对象扩展三级指标数量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科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期客观评价区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水平,从而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深化办学模式和改革育人机制,最终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衡量职业本科教育水平的试金石。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与职业教育特性相背离等问题,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职业本科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新《职业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就职业本科教育招考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国式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职教20条”精神的贯彻落实、体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重大变革形势下的必然举措,也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转段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以专业目录修订引领、专业群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以体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应性”,继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推进落实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5.
2019年以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我国已进入试点办学阶段,也是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适应性关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但在当前的过渡与起步阶段,无论从办学思维习惯还是办学资源竞争、教育生态构建,都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提升职教本科人才培养适应性,需要聚焦这些现实问题,通过明确办学属性定位、优化教学要素投入、完善教育评价与督导、构建“政校行企”联动的新型教育生态等多措并举,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本科教育表征为新发展格局下产教融合的适应性、技术知识的跨学科跃升、人才需求层次的高端化和复合化、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智慧化和多元化,价值旨归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应然之需、职业岗位极化演进的必然、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演进趋势、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方向,适切于产业技术升级,具有跨界融合的统一性、知识技术的高契合度、多元联动创新的协同性和“新工匠精神”的后现代性,催动人才培养和评价智慧化变革。基于产业智能化场域与教育智慧化场域共轭耦合,将人工智能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评价,建构人工智能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增值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外开展第三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情况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其自发性和内在需求。德、澳、美、日等行业组织和企业自发地发起对本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这是由于产业发展对于高质量从业人员需求和企业经营中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在驱动。就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阶段性和发展过程而言,德、澳、美、日等国在建立和健全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体系和机制上,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行业组织树立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组织者地  相似文献   

8.
刘硕硕 《福建教育》2024,(17):17-21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表现形式,从构建多元办学新模式、构筑教育教学新机制、共建协同创新新平台等方面,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值赋能。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存在多主体协同共治的管理体系尚未理顺、技能型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失衡、有效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可以采取以下路径:强化主体共识,建构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聚焦关键环节,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效能。  相似文献   

9.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根据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在教育结构上要强化系统协同,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专业结构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结构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已从规模扩张提升到内涵式发展。要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而职业教育的评价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比较借鉴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文章提出应明晰职业教育的评价理念、构建产教融合的评价环境、创新融合多元的评价路径,以及健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得职业教育本科课程体系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研创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出发,提出由通识课程、产业课程、专业课程、技术技能课程所构成的复合型三层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体系不同层次所对应的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及特征。通过不同类型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整合,保证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不同阶段对知识理论、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同时指出优化教学方法体系、加快教材建设、打造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评价标准、营造软硬件环境是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是基于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的评价工作项目.也是基于职业教育评价实践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包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专业建设水平评价、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评价、学生质量评价等。职业教育省级评价项目由行政主导、中介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度重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而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教育质量评估视角考量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验,构建基于提升教育适应性的“BSEI四维立体”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框架,从“基向度适应”“自向度适应”“外向度适应”“内向度适应”4个适应度进行评估,建立了25个维度114个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是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需要遵循人才质量标准、培养效率标准、社会效益标准,运用管理学闭环控制理论,确立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依托岗位需求和毕业生终身发展制定评价指标,强化流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运行模式,并形成以信息交流为核心模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科学性、职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6.
章君 《教育与职业》2021,988(12):13-18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环节.文章从职业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出发,基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个方面的价值功能,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具体策略:一是聚焦重点,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消除痛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三是破解难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是疏通堵点,抓牢文化传承根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65):151-152
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杆,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文章以随州汽车职业教育联盟这一实体,具体分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以及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以期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归纳思维的科学应用有利于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基于归纳思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实施,以岗位工作学习代替学习岗位工作、素质养成导向替代理论识记导向、学习成果评价替代理论知识考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莹  黄瑞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66-166
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存在的基础,是地方职业院校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文首先队职业教育的概念做出了相关的界定,提出一套适用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及创新性来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此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产业,以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对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江苏省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不完全适应。应该调整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上突出能力、强调实践,增强职业教育对江苏制造业地区结构、行业结构、能力结构和发展趋势的适应性,实现江苏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