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土壤表观养分平衡理论(SSNB),用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猪粪当量实际负荷和预警值进行对比,从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便承载力角度对科尔沁区养殖密度进行测量,进而了解该区畜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科尔沁区畜牧业发展并未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预警值。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与资源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飞  董锁成 《资源科学》2011,33(11):2204-2211
步入21世纪以来,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西部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尤为严重。在此首先对西部地区畜禽养殖粪、尿及其氮、磷污染物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负荷进行估算,发现各个地区的畜禽养殖粪污排放量均较大且有不断增长的态势,平均农用地畜禽粪便承载负荷已高达16.4t/hm2。其次,对畜禽养殖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畜禽养殖氮、磷污染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曲线转折点应该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2.5)万元队。除内蒙古外,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基本处于倒U形EKC左侧,畜禽养殖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今后西部地区应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无疑是畜禽养殖粪尿资源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BEHD的粪肥资源评价及其利用的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是一种宝贵的肥料资源,但若管理和处理不当,就会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将畜禽粪便加工成生物有机肥是实现其资源化,促进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畜禽粪便的运输距离是有限的,为因此,畜禽粪便资源评价成为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的关键因素。同时,生物有机肥工程的选址又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案例区域,探讨运用GIS技术和粪肥的盈亏平衡运输距离原理对猪粪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机肥厂用工程空间布局评价的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村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潜在粪肥资源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交通、法律法规、自然环境等指标对生物有机肥厂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猪粪的最经济运输距离原理,对案例区域新罗区的猪粪资源量及分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生物有机肥厂用工程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充足的猪粪资源,主要分布在城郊附近,具有可以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的有利条件。根据在粪肥资源评价基础上,综合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评价结果确定6个备选厂址。该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生物有机肥工程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对于环境管理部门来说,粪肥资源分布研究方法也可以成为识别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区域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以来,畜禽养殖业长足发展,但是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一大障碍。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物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估测得到2015年福清市主要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为122.70万t,其中包含主要污染物有化学需氧量(COD)12.56万t,全氮0.84万t,全磷0.14万t,铜53.03t,锌83.40t。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低下,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的滞后,畜禽养殖污染直接排入外环境,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采用综合防治的思路解决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及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主要发酵原料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农村户用沼气池运行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本文对这几种原料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99年~2006年农作物秸秆的总量保持在(5.5~6.4)×108t,以稻谷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主(约3/4);畜禽粪便的总量从 33.9×108t稳步增至41.2×108t,畜类粪便中以牛粪(约46%)和猪粪(约35%)为主,禽类粪便(约3.0×108t)中以鸡粪(约75%)为主;人粪尿总量随着农村人口变迁,从4.5×108t减至4.0×108t。3种类型中,以畜禽粪便为主,其比例从76%逐年上升至80%。河南、四川、山东、河北、湖南五省各种主要发酵原料的数量均位居前列,从其总量和比例关系来看,为发展沼气提供了充足和较均衡的原料,为大规模发展沼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韩冬梅  汪刚  田晓喻 《资源科学》2022,44(10):2074-2088
畜禽养殖业作为中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着稳定产能和环保约束的双重挑战。在畜禽养殖格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须要关注由此带来的局部区域资源超载的风险。本文基于“短板理论”构建了畜禽养殖资源承载风险指数,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畜禽养殖资源承载风险及短板要素,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省域风险的集聚性。研究表明:①耕地资源承载风险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且存在较高的风险集聚性,整体来看风险呈下降趋势,华南和西南地区风险高于其他区域;②水资源约束是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畜禽养殖资源承载风险的最大短板;③养殖重点发展区域普遍资源承载风险较高,存在资源要素短缺的风险。由此,提出如下建议:构建畜禽养殖资源承载风险长期评估和预警体系,将最稀缺的“短板”要素作为最重要的警示要素,在区域养殖规划中采取“以短定养”;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坚持种养结合是降低耕地资源承载风险的重要途径;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环境协作机制,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尤其应关注风险较大的养殖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畜禽粪便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粪便管理方式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减少畜牧业环境污染.本文以湖北省为案例,通过对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的调研,确定各自适宜的粪便处理模式.以IPCC(2006)中计算畜禽粪便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为基础,分析生猪粪便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现状和优化值,预测由粪便管理模式改进所带来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2012年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不变的情况下,粪便管理优化后CH4排放因子仅为现状值的29.12%,N2O排放因子比现状减少34.13%,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可以达到468.31万t CO2-eq.不同养殖规模减排重点各有侧重,农户散养应以控制CH4排放为主,而规模养殖则需关注N2O减排.山区的减排重点为农户散养,其它地区则应关注规模养殖粪便管理模式的优化.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猪养殖规模等选取合理的猪粪管理方式,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禽粪便养分资源总量及替代化肥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畜禽粪便资源数量及养分总量,计算其替代化肥潜力,对指导实现化肥零增长和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畜禽种类包括牛、马、驴、骡、猪、羊、家禽和兔,利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1980—2016年中国畜禽粪便的养分资源总量,并计算畜禽粪便替代化肥潜力。结果显示:①1980—2016年畜禽粪便和养分资源总量呈快速增长—稳定发展的趋势,2016年含量分别达到2.38×109t和4.71×107t,相比1980年增幅为45.7%和49.8%。②以2016年化肥实际施用总量5.98×107t计算,若2016年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由60%提高到75%,化学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理论上分别可减少3.7%、17.5%和44.2%,考虑畜禽粪便目前已有资源化利用量,其化肥替代潜力计算值更具有参考价值。③中国畜禽粪便替代化肥潜力巨大,但受种养分离、农田污染负荷等因素的影响,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率有待提升。基于以上发现,应通过优化畜牧业布局、合理规划畜禽粪便还田量等措施加快实现畜禽粪便利用率提高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某项目为例,针对山东某区域禽畜粪便污染物开展了"厌氧消化技术-沼渣堆肥利用-沼气发电-余热回收利用"循环立体生态综合模式、良性循环为目标的新型生物质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体系建设。为畜禽粪便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山东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参数和依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将每万只鸭的粪便每年产生沼气约47000m~3,发电约3.4MW,节约煤约730kg,但要保障单位鸭粪沼气的产生量达到95m~3/t并且甲烷浓度达到50%。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土地生产力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该文在CIS支持下,利用基于侵蚀条件下的土地生产力模型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和北部风沙区的3个典型小流域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并针对3个小流域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和土壤特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特性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讨论,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3个研究区域土地生产力的特点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内部不同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表现为风沙区16 348.59 kg/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14 411.89 kg/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二副区(10 065.77 kg/hm2).  相似文献   

11.
畜禽养殖环境调控与智能养殖装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养殖环境优化调控和智能养殖技术与装备是现代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重要技术支撑。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安全问题、畜牧环保问题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都与养殖环境控制和养殖装备技术密切相关。文章重点围绕养殖环境智能调控、畜禽健康状态智能辨识和饲养过程智能管理3个技术领域,以热环境、空气质量和光照为主要环境调控因素,分析了养殖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环境调控的最新技术方法,介绍了以生理、行为、声音和个体自动化实时监测为途径的畜禽健康状态智能辨识技术,以及精准饲喂、机械清粪、畜产品自动收取和养殖信息系统管理等养殖过程智能管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畜禽养殖环境调控与智能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畜禽禁养政策对于调控畜禽产业布局、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及促进畜禽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禁养区养殖户如何优化替代生计策略?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家庭收入产生怎样影响?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生猪养殖密集地区364户养殖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法(CEM)探讨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替代生计策略的影响及不同生计策略下的家庭收入效应,并运用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方法(MM)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研究发现:①禁养区养殖户选择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概率分别提高32.70%和28.20%,选择畜禽养殖的概率下降71.10%,但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从事农业种植的影响不显著;②畜禽禁养政策提高了禁养区养殖户的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收入,分别增加2.191万元和1.202万元,但养殖户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305万元和0.461万元/人;③畜禽禁养政策拉大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养殖户之间的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差距,替代生计策略并没有维持禁养区养殖户原有的生计水平。因此,政府在畜禽禁养政策优化、圈舍土地复垦及产业转型引导等方面予以调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赣中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 ,山羊和鹅为辅的草食畜种占一定比例的合理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虞祎  张晖  胡浩 《资源科学》2012,34(3):394-400
本文基于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测算了2003年至2009年全国农区主要省(区)的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同时构建了畜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分析农区主要省(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农区的大部分省(区)及北方农区中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属于水资源盈余地区,有条件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北方农区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一直处于水赤字的状态,应对畜牧业生产进行调整;②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畜牧业水资源不可持续,虽然现阶段水盈余量还较大,但应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并适当控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③在考虑灰水的情况下,辽宁、吉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不考虑灰水的情况下,湖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降低畜牧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孙炜琳  姜茜  黄圣男 《资源科学》2022,44(5):1051-1065
准确评估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探寻政策影响机理是科学制定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政策对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①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环境政策有助于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②一系列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削弱作用存在主体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环境政策在初始污染水平较高的省份、畜牧大省以及东部省份的影响效应较为明显,在初始污染水平较低的省份、非畜牧大省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影响效应不明显;③环境政策实施使得养殖总体规模下降、规模化程度提升以及养殖结构调整,进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而环境政策虽然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难以进一步起到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作用。据此提出要提高中国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政策效率,需要进一步以差异化政策促进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的协调防治,挖掘规模化养殖、技术进步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此外要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本文不仅为畜禽养殖环境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化参考,还为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畜禽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育种经验,对比国内外的育种模式,得出畜禽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是在客体要素约束下相关利益主体多目标行为决策整合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困境,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与发展育种主体、整合服务资源、优化育种模式和完善健全制度标准体系4个方面探寻出适合我国畜禽种业有效运行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姜海  雷昊  白璐  吴昊  赵海燕 《资源科学》2015,37(12):2430-2440
不同地区应根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污染治理能力、水环境状况与治理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依据系统构成要素及关系,本文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总结为养殖企业主导型、有机肥企业主导型、种植企业主导型、政府(公益性处理中心)主导型四类。综合应用聚类分析与SWOT分析方法,将江苏省太湖地区22个县(市、区)划分为三类管理模式地区:养殖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混合推广区,占太湖地区总土地面积43%;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重点推广区,占土地总面积20%;种植企业主导模式重点推广区,占土地总面积37%。政府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应同时扮演废弃物处理排放监督者、资源化利用组织者与服务购买者等“多重角色”,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利益主体组织起来,重新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关系,切实提高养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