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托马斯的观点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类。作者就所搜集的日常用语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不是由于语法错误导致 ,而是由于说话的方式不妥 ,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所致。因此可见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才能做到言语得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通讯终端的智能化,微信已经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主要方式,微信的广泛运用使得语言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产生了"微语言"。微信这种新的社交媒体的诞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语言首当其冲,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网络时代人们追求高效、快捷,所以微信语言与日常用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语域理论做好微信语言的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对语言文化的研究水平。本文首先对语域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微信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发掘网络环境下网络语言的用语习惯和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积淀,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日本语言的传授者,有必要在日语的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使日语学习者能更深刻、更透彻地学习日本语言。  相似文献   

4.
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最能反映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发展变革的因素。因此,文化词汇的学习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着眼于韩国语文化词汇的教学,重点分析研究文化词汇的识别、教学原则,包括实用性、适合性和持久性原则以及文化词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文化意义阐释法、文化意义对比法、词汇语境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5.
虚化动词是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都得到加强.因此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法功能上,过分忽略它们的词汇意义.本文以"have、take、do、make、give"为例,通过探讨"虚化动词+事件宾语"的结构来强调不同的虚化动词其使用范围也不同,诣在引起学习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句法、语用以及语篇方面的差异,进而提出英语教学中开展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四个方法,分别是增加有关的文化背景介绍,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克服社交语用错误;创建合理的文化语境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实际上是由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造成的。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以及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不仅需要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提出了四种常用的文化翻译技巧,以期在翻译中注意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和精华部分的习语可以说是文化的结晶,蕴涵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恰当的英汉习语翻译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文化中,动物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体现了两国文化存在共性和个性。如果我们对此缺乏了解,容易在学习和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和用词不当。因此,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有助于避免中日两国人民在交往中产生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  相似文献   

12.
每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动物词语及其构成的语言表达,不同语言中,动物所传递的文化含义不一定相同。汉、英、泰三种语言中,都有很多动物词构成的短语、习语等,它们的文化含义都有各自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有其根源的。了解不同民族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不能脱离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简单地讲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想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掌握的综合素质就直该应进行跨文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两种不同文化语言的翻译中 ,译者不仅要有准确地感受原语文化、语言的能力 ,又要有得体地反映译语文化中的可接受、自由驾驭译语的表达力 ,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文化融合的大趋势 ,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准自然"语言文化生态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然、真实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语言和使用语言。国内外学者围绕语言文化环境这一课题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值得语言教学研究者认真梳理和深入探讨。为创新性地构建更加真实、逼真的"准自然"语言生态学习环境,有必要了解目前各高职院校现有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现状以及学生对现存语言实验室的满意度,旨在有针对性地改善不利于语言应用能力提高的学习环境,增加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自古以来是相互依赖而发展的。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和书面语言的应用与发展揭示了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并存发展的规律。近年的语言教学 ,特别是外语教学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者可了解异域文化和社会发展。这种学习有利于了解他人 ,有利于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对客观和主观事物的认知关系紧密 ,而对客观和主观事物的认知又受文化环境所决定。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习得。(一 )关于文化的认识简单地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总体方式。这一简略的…  相似文献   

17.
引言: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语言大师王佐良曾指出:在翻译中虽然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他面对的是两片文化”。不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看似词义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词语。人们生活、劳动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就会使会什么样的语言,就会喜欢多用哪些词汇,而词汇的文化形象也就有了群体认同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这个庞大机构的支柱。词汇不光有词形而且有意义,尤其是反映英语文化的含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和词汇教学的关系。一方面,词汇是连接文化的桥梁;另一方面,文化因素也影响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因此,词汇教学不能只教拼写和语法,把文化因素放在一边;而应该同时介绍文化知识。所以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介绍,深刻把握词汇文化内涵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对语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英两种不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形式,亲属称谓语的不同就是中英两种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从血亲和姻亲称谓的差异、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差异比较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对于非本族人来讲也许不容易被接受。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学习一门语言包括学习相关的文化。本文将主要介绍文化的含义及其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