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普遍认为,媒介技术的革新大幅扩展了个体的记忆边界。在“记忆成为常态、遗忘成为例外”的背景下,立法需要引入“被遗忘权”(删除权)来矫正这种失衡。不过,主流理论往往忽视了媒介技术变革所引发的“记忆失控”现象。数字时代的记忆存在“媒介依赖”的特点,以各式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控制用户信息的能力,进而导致个体对相关记录的掌控力度不断降低。面临平台方主导的删帖、终止服务等情形时,用户也时常无法决定何种信息可以被保留,其数字记忆显得非常脆弱。除了删除之外,用户与之对应的、被记忆的诉求也应受到重视。有必要在法律层面确立用户的“被记忆权”,这与“被遗忘权”所倡导的信息自决是一体两面的。  相似文献   

2.
9月8日,重庆档案馆举办了“重庆城市记忆档案珍品展”。珍品展通过翻印的400多幅馆藏摄影精品,以“城市记忆”为主线,分“有风来仪”、“沧桑巨变”、“朝天扬帆”和“七彩生活”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重庆从1927年至2007年建市80年来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日历不仅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时间物”,而且也是一种“记忆之所”。本文由“日历乃记忆之所”的视角出发,以英文维基百科网站上的“维基日历”记忆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系列实证数据,针对维基日历文章和精选纪念文章两大内容板块,系统检视了过去廿余载维基日历作为“全球记忆之所”在“记忆框架”“时间标出性”和“同时性”等方面的复杂面貌。本文最后讨论了数字化的维基日历与历史日历和国家日历相比在“标出性”“同时性”“记忆共同体”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民族记忆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汉中 《湖北档案》2004,(10):14-15
记忆在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的学认为“记忆是智慧之母”;现代科学进一步指出“记忆是生存进化之本”。“记忆是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民族,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生命。是否具有健全的记忆,是衡量个人和群体精神状况和精神素质的一个标尺。”世界上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近年发现的陶文、骨文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用汉字有七千多个,其中有不少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和用法也颇接近。对这类容易混淆的常用字,必须认真分辨,以免搞错。记纪“记”、“纪”读音相同,都读jì,用法也有相同的地方。“记”指记载,以免遗忘,由此引申表示记忆“记住”、“记得”、标志“标记”、“胎记”等。“纪”的本义是整理丝线,使有条理,由此引申表示纪律“法纪”、“纲纪”、料理“经纪”、“纪纲”等。二字都可表示记载、记忆,但使用习…  相似文献   

7.
丁丽琼  邓绍根 《新闻大学》2023,(2):1-15+117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1899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名字一同进入近代中国人视野,其简要生平及个别著作得到初步介绍。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恩格斯的专门介绍陆续出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对马恩关系认知的深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和个人价值得到凸显;1935年,纪念恩格斯的文章开始出现,关于恩斯格的记忆更加饱满丰富,强化了其精神价值与象征意义,“马恩列斯”这一“谱系”逐步成为“恩格斯”记忆的主导框架。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经历了初识、拓展、再认以及纪念等四个阶段,完成了其记忆的入场、觉醒、发酵与升华过程,体现了存储记忆向功能记忆的转化,呈现出记录中的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化建设一路走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理念首先,确保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社会记忆”是立业之本,提供信息服务社会是强业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实现“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它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拓展和实现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功能,更要确保档案部门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大对数字化档案研究的力度,解决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安全传输等问题。否则,“人类记忆”就会面临丢失的危险。其次,档案馆文化属性不能抛弃。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  相似文献   

9.
严格地说,“老照片”这一题材与新闻的要求相悖,很难成为纸媒体的一个品种。但当今有不少媒体对老照片青睐有加,而且读者对老照片的阅读热情颇高。析其缘由,是老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符号,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并使人们在这种有价值的回味中,产生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或温馨的亲情回忆。这种为人们所需要的又具“现在时态”的“集体记忆”,使得老照片进入了“新闻”行列。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是化“记忆”与传播的重要工具。博物馆的化传承功能是历史形成的,博物馆化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现代化建设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代博物馆“记忆”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内容的拓展和手段的创新,现代博物馆传播功能的发挥必须实行职能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人际讲叙、家庭叙事、社区传播等集体记忆产生与流通的中观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数字联结传播环境下的新记忆生态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和“假肢记忆”概念,主张考察社会技术、记忆主体和行动者参与记忆重建的多元实践,以个体记忆为基点,通过家庭记忆、社区记忆的人际和群体传播,缝合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缝隙,为勾连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集体记忆研究提供可能的理论资源和未来议程。  相似文献   

12.
郭兰 《档案时空》2017,(2):23-2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中饱含了丰富的个人记忆,而个人记忆正是印证了个人在其特定时代的精神履历.一段段鲜活的个人记忆便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档案就成为集体记忆、大众记忆的“工具”或“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这众生喧嚣的世纪里,故乡仿佛离人们已越来越远。是明天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一套质朴典雅的“百岁童谣丛书”让人又回到了记忆深处那个蝉声悠扬的乡土故园。那里有清新野逸的田园风景,有声声稚嫩的童谣和一幕幕数不清的温暖记忆。 这套“百岁童谣丛书”由民俗研究专家山曼先生  相似文献   

14.
档案的作用体系是一个既包含原始性,又高于原始性的、具有历史化凭证价值的历史记录体系。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中人对档案意义认识的回归,拓展了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我们在继续关注集体记忆的同时,重视个人及家庭的记忆。为了保证社会记忆的完整与真实,我们必须保证档案记载“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档案工作要“创造一个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喜好、需要的全新的献资料世界”,档案馆藏要反映“人类生活的广阔领地”。要做到这一点,只凭借档案队伍中有限的人员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全社会公民人人要有建档意识,家家要有建档行为,用家庭档案的建设来推动档案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记忆研究已成为档案学的新范式和理论增长点,但在学术观念、思想、认知上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进一步推进研究思维从“记忆载体”向“记忆体”、“记忆建构”向“记忆再生产”、“记忆(建构)资料”向“记忆资源”、“记忆库”向“记忆场”转变,强化档案记忆本体意识和实践转向,拓展理论空间,推动档案记忆研究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搜索引擎的日常化,“谷歌效应”日益凸显,人们自身记忆能力被削弱。而文章标记对阅读理解和记忆存在明显促进作用。本文使用文章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2×2的实验来考察在“谷歌效应”下,文章标记如何影响人们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记忆效果,这一发现拓展了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场景,为数字化阅读提供了实际的记忆保持策略。尽管文章标记未完全抵消“谷歌效应”,但为减轻搜索引擎依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宏观标记与微观标记的可能差异。在方法上,也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神经科学技术,考察文章标记是如何影响大脑的记忆编码与提取过程的,解析其抵消“谷歌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几年来“城市记忆”工程所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对如何整合“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珺 《大观周刊》2011,(36):104-104
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