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的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4、5个小时。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7,(7):58-59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郭德纲是红透了大江南北的笑星。但他的成功却是从辛酸开始的。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得花费四五个小时。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郭德纲着实红透了大江南北。但是,他的成功却是从辛酸开始的。21岁那年,郭德纲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都舍不得坐,就靠骑自行车来回奔波,每天在路上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耽误过一次学艺或演出。  相似文献   

5.
谷熠 《小读者》2011,(12):6-7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  相似文献   

6.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他十七岁耶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小时就酷爱画画,尤其喜欢画人物。他常常趴在庙宇祠堂的地上,用草棍对着那里的关羽、周仓、弥勒等塑像在地上画着。14 岁那年,他从家乡浙江诸暨来到杭州,跟大画家蓝瑛学艺。  相似文献   

10.
散文、随笔在钟敬文先生一生的著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他长达一个世纪的学艺生涯,可以说就是从年轻时候的散文写作起步的。1924年和1925年发表的《水仙花》和《荔枝》的等多篇咏物的散文,受到好评,使他获得了进军学艺天地的信心,为他开辟了学艺的坦途。信心是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有了信心,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去实践,而勤于实践,最终才会获得学艺的丰硕的成果。他的第一本书就是1927年出版的散文集《荔枝小品》,他自己写的《题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兴奋和喜悦之情,从中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看重他学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先生,杰出的京剧艺术家、戏剧活动家。1894年出生于北京铁拐斜街的一个戏剧世家。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8岁便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后来成了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是杰出的京剧艺术家、戏剧活动家.1894年,他出生于北京铁拐斜街的一个戏剧世家.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8岁便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后来成了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1912年春天,梅兰芳受上海大戏院老板的邀请,第一次离开北京,到上海演戏.那时候,北京的戏剧演员到上海没有一个能唱红的.梅兰芳当时还是一个没被上海观众认可的小字辈,就连这次邀请他的老板,对他的表演估价也不高.因此,梅兰芳的心里很不踏实.  相似文献   

13.
魏鹏 《教师博览》2005,(8):21-21
余秋雨先生在《借我一生》中,写到一个叫越英的人。越英是个没娘的孩子.自从父亲被匪首陈金木枪杀后.他就成了孤儿。两个年长的本家凑钱送他到吴石岭南麓去拜一位山林武师学艺.目的是为父报仇。  相似文献   

14.
这条鱼在乎     
武汉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对父母说要出去参加同学聚会,父母不同意,将他反锁在房间里。这个孩子情急之下,沿着排水管从三楼的窗户往下爬,不幸的是,他一脚踏空,头部重重着地,晕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的父亲上夜班路过这里,看到一个脏兮兮的人伏在水泥地上,竟掉头从另一个方向去上班了。两个小时后,受伤的孩子终于被人发现并送进医院,医生十分惋惜地说,如果早送来一个小时,孩子就不会死掉。而他的父亲发现他的时间却在两个小时前。据报载,孩子的父亲当初也曾想上前去看个究竟,终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离开了,心想:或许…  相似文献   

15.
<正>从《鲁班学艺》说起《鲁班学艺》这篇课文曾经出现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鲁班为学技艺,远赴终南山拜师学艺。他克服重重困难,见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师傅。本以为老师傅可以被他的诚心感动,能亲身宣法,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道道难关:首先,老师傅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一件手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不同?"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相似文献   

16.
袁岳  林帕 《当代电大》2006,(11):17-17
我一天到晚总在旅行,总在路上,经常有朋友觉得这是多么痛苦多么不正常。我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一个半小时;从北京城东到城西,两小时。问题是,这个距离观不是真正的时间,是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杨玉容 《湖北教育》2004,(23):16-17
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三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相似文献   

18.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飞机从北京到底特律沿不同航线飞行的时间问题,模型I用初等的方法得到从北京跨越北极到底特律飞行比从北京途径题中给出的10个点到底特律,可以节省时间3.93小时,模型Ⅱ把两点之间的短程线求长归结为条件极值的变分问题,用变分问题的直接方法求得沿题中两条航线飞行,从北京跨截止北极到底特律可节省时间4.08小时。  相似文献   

20.
俗语说:人到三十不学艺。去年,小潘已经到了三十岁,却才开始“学艺”。他参加了公司举办的第一期文化补习班,结业后又刻苦攻读高中课程,今年三月考上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七月又考入了北京市工交干部进修学院。他正从一个“单一色”的团委书记成长为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去年中央八号文件下达后,公司对青年职工进行摸底考试。这下小潘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