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藏书印在藏书和藏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镑刻精致的藏书印可以将汉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一件艺术品。在版本学方面,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必要依据之一;在藏书史方面。借助藏书印。我们可以了解一部书的收藏流传过程。本文浅述了苏州藏书家藏书印的种类及印文内容,从而有益于苏州藏书文化的研究和古籍爱好者对藏书的鉴赏。  相似文献   

2.
《吉林出土古代官印》内一印印文为误释,该印的年代应属战国,而非书中所说为汉代.  相似文献   

3.
闲章是指书画家私人印章中除姓名、字号以外的印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其中内容多为书画家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镌刻成章,以示对人生与艺术的感悟。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字数不限。在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文人画  相似文献   

4.
《湖北档案》2008,(9):F0003-F0003
近得一古铜官印,印文为阳文篆刻“驰防指挥使记”,印背阴刻“成平三年八月少府监铸”字样。据考。北宋官印印背阴刻“监”字与今文“监”字同。  相似文献   

5.
《集古印谱》五卷,明甘晹摹印,版格、释文墨刷,万历二十四年朱钤印文本。卷前有徐通、孙旭、汪廷讷三人序文及甘氏自序,次《集古印谱凡例》,次朱刷《秦传国玺制》一文,并附木版摹刻相传秦巨玺三方。卷一收秦汉小玺和历代官印,末附印钮、铜虎符图式;卷二至卷五收历代私印,依四声韵分排前后,末附“子孙日利、单字、象形等印”、“唐、宋、近代印”及“自制印”。每半叶横列印二排,收印二至六方不等,印文下注明钮制和释文。此本内界格纵横线,呈现有不规则弯曲现象,释文文字大小相间,排字参差不齐,且同一版框本无错动迹象,而界格内释文则有错动叠印与否之别,非逐格分次刷印释文  相似文献   

6.
藏书印蕴藏于浩如烟海的传世藏书当中,是未经发掘的宝贵学术资源,具有版本目录、历史文献、语言文字、篆刻图画等学科价值.广东藏书印是研究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以从古籍、古籍图录、古籍影印本、印谱及网络资源对广东藏书印进行搜集.藏书印的整理包括印文释读、材料筛选、数字处理、编写传略、分类编目5个环节.编辑《广东藏书印谱》、出版《广东藏书印书影》和建设广东藏书印数据库是利用广东藏书印的3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前记藏书家的传记,是研治目录、考订版本的重要参考资料,而藏书印的印文,作为第一手资料,又往往可以订补藏书家传记的阙遗和某些文字记载上的疏漏。一九七九年六月,我写了《藏书印与版本鉴定概说》一文(见《黑龙江图书馆》一九七九年一、二期合刊),文中提到:“印文作为史料,可用以考查一个人的异名别号、生年行第、氏族乡里籍贯,以及家世门第、仕途经历、学行师承、癖好志趣等,也可以用来考查一个时代的职官、玺印制度和谊里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琼 《贵州档案》2002,(5):20-21
印信作为权力的一种象征,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印信的称谓、印信的形状、印信的印文、印信使用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民国以来,政府以律令的形式对印信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印信在文书中钤盖使用的规定,使印信成为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信档案,由于它以一种特殊载体出现,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自然而然地成为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印信的称谓,各朝代均有不同。秦以前,称“钢”、“坪”、“尔”。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其余为“印”。到了汉代,“玺”的称谓扩大到诸侯王及太后用印。至…  相似文献   

9.
《文献》1992年第1期246页刊登了一则短文《文字最多的藏书印》,谓“清朝阳湖藏书家杨继振的藏书印,印文共有159个字,可能是文字最多的藏书印”。昔年我在北大看书,曾见过杨继振这方印,铃盖在他所收藏的明正德十三年常州府刻《文公家礼仪节》卷首。是长方宋体  相似文献   

10.
鉴藏印是鉴赏印和收藏印的合称。在古籍版本的鉴定中,鉴藏印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通过对鉴藏印的研究,古籍的流传情况得到清晰的把握,版本得到准确的鉴定。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因此,"篆刻"和"印章"这两个概念常常在广义上互相包容。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出于章法的需要,会将文字作各种特殊处理,其结果可能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这就带来了印文释读上的困难。文章用一些极具典型性的实例,对篆刻用字中的繁体、异体、简化、变体、合文等种种情况分别进行阐释说明,并论述了鉴藏印释文辨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对目前开展的古籍普查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金代铜印     
汝州市档案馆收藏的金代铜印,是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汝州一带抗元武装义军使用的一方铜印。该印印纽呈长方体,高2郾9厘米,上底长3郾2厘米,宽1郾2厘米,刻有“上”字指示方向,下底稍大于上底。印背右刻“天兴元年”,左刻“行部造”,印文为“义军副总领印”,字体为九叠篆。从字体  相似文献   

12.
日前,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原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大院内的煦园太平湖畔夕佳楼旁,发现一不规则三角形青石残碑碎块。石块因严重残缺,仅存有篆字体印刻一方。经辨认,印文为"国民政府考试院印"。该石刻印完整,正方形阴刻,边长7.5厘米。从残块的形状看,这似为一块石碑碑额,石材较薄,背面还混合有水泥、鹅卵石等杂质。由此判断,原石碑很可能是镶嵌在墙体中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一部雕印精美的善本书上,配上几方朱白得宜的藏书印,办墨灿然,朾映成趣,藏者又可因此垂远播名,何乐不为。于是在书籍上钤印,遂成习尚。明清两代,一些比较知名的藏书家,几乎都有几方甚至几十方藏印。其中形制不一,印文各异。这些印章,除了艺术价值外,对研究藏书的人来讲,还可凭藉它考查一书的流传源流。因此许多藏书家目录对此都有详细著录。有些印章还具有史料价  相似文献   

14.
浅谈印章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玺"、"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印章盖出的印记,也叫印文或印痕.  相似文献   

15.
<正>吏部尚书、侍郎作为吏部的正副长官,自然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领导监督的责任,对本部门的工作亦有责任进行调整,如需进行改革,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或宰相机构汇报,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如《旧唐书》卷一一二《李暠传》:"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掺杂,难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和陕西西安相家巷出土的秦封泥中出现不少有关秦厩官名的内容,其中一些官名未见于传世文献。本文试图通过出土的秦厩官名资料与传世文献合证,探讨其职司范围及官名、品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丁佛言是近代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为推翻封建帝制、再造共和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摆脱官场风云,全神贯注致力于古文字的研究及书法、篆刻的修炼,著述颇多,被誉为"鲁之灵光"。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松游盦印存》,是一部集中他手刻各印搨存之书,充分显示了他独步当代的篆刻艺术。丁佛言刻印选字风格独特,以吉金文字入印,大量的诏版权量、镜铭钱泉、陶瓦碑碣等被巧妙地融入印中,他将篆刻的取法扩展至鼎彝、砖瓦、古陶等领域,开印坛新风。丁佛言印章的章法构成巧妙,印面布置最鲜明的特征是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实现印面的装饰效果。在其古玺印中,留白的块面和刚劲爽利的线条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他印字的用笔与用墨轻重相间、粗细并存,各种刀法交替使用,不拘一格。他的印文从形体与韵味上都有浓淳的书法味,体现了他以刀代笔的高超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古籍中很多来源于历代著名藏书家,在这些古籍的书页上钤盖了丰富的藏书印。古代藏书印的内容类型可分为私人藏书印和机构藏书印两大类,其中私人藏书印又可分为记人、记事、记言等三种类型,每类以若干小类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古籍藏书印在版本鉴定和考察古籍递藏源流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印存初集》四卷,明海阳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年)篆。开花纸印墨拦格,上格朱钤印文,下格墨刷隶书释文,书口有“十竹斋”三字。此本是胡氏辑录为明末清初名流所刻名号、斋阁及成语等印章,共收印七百零八方,纸墨精良,钤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卷首有周亮工、王相业、陈丹衷、韩诗、杜浚和钱应金等六人序文,卷末有彭源、吴奇两篇跋文。周亮工序文署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