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即将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容 《青年记者》2005,(2):21-21,24
几天前,跟博客中国的发起人方兴东博士谈博客时,突然一个“火花”从他的眼睛里进出来,他问:谁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博客被方兴东引入中国开始了博客文化和理念的启蒙,到2006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博客服务,意味着博客已经成为基础性的互联网服务,到现在博客在中国已经与全球同步,实现了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全球博客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璐 《记者摇篮》2006,(10):41-41,25
近年来,博客(Blog)这一新兴的电子媒介形态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媒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个人网络日志时代大踏步来临的时刻,博客界却也并不“甘于寂寞”,从2002年方兴东的“博客中国”开创先河,到今年的那一场博客门事件,博客的迅猛发展似乎不仅给大众带来了言论的狂欢,同时也凸现了一些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审视博客这种新兴媒介形态,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对这种媒介形态有怎样的判断呢?事情还要从博客在各大媒体引起轩然大波2006年3月8日“中国博客门”(Chinab…  相似文献   

4.
秦明 《网络传播》2005,(12):4-4
博客的传道者方兴东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严肃而又迫切的问题,他说,当“木子美事件”轰动全国并且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新兴的博客世界的时候,一个极为严肃,极为紧迫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塑造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如何为博客的未来发展负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个问题关乎博客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关乎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5.
黄逸秋 《传媒》2007,(11):83-83
自2002年进入中国,博客经历5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性的互联网服务.2007年,在中文博客迎来5周年之际,博客网总裁方兴东认为:博客将迎来大众时代.  相似文献   

6.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译名.自2002年方兴东等人的一声呐喊,博客以野草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互联网上蔓延.  相似文献   

7.
博客中国(Bokee)首席执行官方兴东在各种场合坚称,不管是社会意义还是商业形态,博客的革命性都堪与互联网的发明相比。尽管主流观点看来,博客不过是WEB2.0概念的先锋探路。  相似文献   

8.
“博客”英文为“weblog”,简称为“blog”,就是发布在网络上的日志。blog的中文名称并不统一,较常用的是方兴东和王俊秀提出的“博客”,我们也就沿用这一译法。随着博客的应用和研究,“博客”的含义已经涉及了与网络日志相关的服务、内容、技术和文化现象。从服务的提供来看,博客具有空间免费、界面友好的特点;从内容及结构来看,博客具有文体自由、三维立体的特点;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博客具有个体凸显、结群自愿的特点。①正是以上特点,赋予了博客鲜明的新闻传播功能。在社会学理论中,功能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  相似文献   

9.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正式提出中文“博客”一词,此后,博客真正为广大中国网民熟知。在近几年内有巨大的发展。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称为“博客井喷年”,它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博客可是说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姜芳 《传媒观察》2007,(10):41-42
戴夫·温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1997年推出的、献给草根族的礼物——博客,是以"名人开博运动"这样一种轰轰烈烈且具有戏剧性的方式在中国推进的。第一位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也许不会想到,博客不但大热,而且出现所谓"全民皆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博客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客的内涵 博客概念由方兴东等先行于2002年8月引入国内,但其概念的普及得利于两大事件:一个是王吉鹏事件,一个是木子美事件。前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事件。以王吉鹏为首发表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要求清除互联网黄毒的一系列章,直接促发全国上下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最令人瞩目的亮点之一。有统计表明,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国内博客累计注册用户达到3300多万。还有文章称,2005年博客开始走向大众,踏上了全民博客的历程。日前,博客网董事长兼总裁方兴东先生就博客的发展谈了一些看法。方兴东说,博客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深度交流工具。在传统网站,网络论坛是以话题为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因为出现了第一批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2005年,因为迅速普及被称为“博客大众化元年”2006年,因为更广泛的博客群体而被称为“全民博客年”中国博客旋风三步曲:  相似文献   

15.
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瑜  殷俊 《今传媒》2006,(8):14-15
对于紧跟时代发展的中国来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全民博客时代:几乎是每秒10个的博客增长速度和4000万以上的博客注册用户。作为国内领先的博客门户,博客网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传统门户的新浪、搜狐等,则不甘心落后于潮流,在分别推出了“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和“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后,相继推出了门户博客。借助于门户网站的优势,新浪和搜狐博客刚一面世就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而新浪和搜狐的名人博客战略也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两大门户网站博客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不断翻番。目…  相似文献   

16.
杨萍 《声屏世界》2007,(12):35-35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人,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个,博客读者达到75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7.
郭峰 《网络传播》2006,(4):62-63
如果说去年中国博客是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那么今年以来,惹是生非的中国博客却成了令人讨厌的“泼妇”。  相似文献   

18.
由于微博具有一些博客没有的优势,所以当Twitter风靡全球、微博红遍中国时,很多人认为博客会被微博取代,甚至一些媒体、评论员发出了“博客已死”的言论。的确,博客中国、博客大巴、牛博网一一倒闭,2013年8月雅虎也关闭了台湾曾经最火的博客网站“无名小站”,似乎证明博客已经衰落,但这并非事实的全部。  相似文献   

19.
博客案民事责任主体认定及归责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再春 《新闻记者》2006,(12):69-71
今年八九月间,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和“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先后一审判决。在第一起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博客网”的法人单位)被判侵权成立;然而,第二起案件中的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博客网”的法人单位)却被判没有侵权。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