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何谓“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2.
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中国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的严重危机之中.6月,国民党政府在华北的代表何应钦与日寇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接受日寇的无理要求,使我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现已并入河北、山西)的主权大部丧失.10月,日寇又在河北的香河县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又策动汉奸殷汝耕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公然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  相似文献   

3.
李琼 《历史学习》2004,(3):10-11
所谓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日本灭亡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不仅使华北的局势,而且使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危急关头,它决定着30年代中国政局的走向,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牵一发…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冀察政务委员会是一个名义上隶属南京中央政府,实际上具有很大独立性,日本帝国主义和特务汉奸对其又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的特殊性质的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也并没有缓和中日矛盾,因而得出结论:冀察政委会没给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任何积极影响。笔者以为,此论有失偏颇,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作用应有全面、中肯的评价。本文拟就冀察政委会的成立,及其对日态度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试作评析。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我东北三省,在拼凑了伪满州国后,又把其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先后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挑起冲突,意在寻找侵略借口。1935年5月,天津日租界的两汉奸记者被暗杀,日华北  相似文献   

5.
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 ,企图独霸中国的重要一步。华北事变后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历史概念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何梅协定》撤走了中央军队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留在河北 ?课本第 3 3页“……《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是 :中央军队撤出河北 ,取缔一切抗日活动。”有的同学问 :“七·七”事变中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在河北抗击日军呢 ?实际上 ,《何梅协定》中关于撤军方面的规定主要有 :(中央 )宪兵第三团之撤去 ;日本方面所谓蓝衣社、复兴社等有害于中…  相似文献   

6.
中东铁路是沙俄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管理。“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边境安全,单方与日本、伪满洲国就让售中东铁路问题进行多次谈判并签订了《苏满关于中东铁路转让协定》。这不仅违反了中俄协定,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步伐。  相似文献   

7.
“何梅协定”,是国民党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帝国主义代表梅津美治郎于1935年6——7月秘密达成的卖国协定。它是继《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的又一个严重步骤,是蒋介石投降卖国的又一例铁证。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全盘计划中,吞并华北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期的话题要从一份《母子协议》开始。前不久,南京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小虎与妈妈签订了一份由双方共同起草的《母子协议》。协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双方关于外蒙的两个照会、关于东北权益和苏军进入东北有关事宜的四个协定,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关税方面的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I表述为:“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人教版必修I表述为:“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两者均认为条约规定了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清政府没有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定权,即通常所说的协定关税。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 ,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讲“华北事变”一目时写到 :“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 ,达成‘何梅协定’。”“何梅协定”到底是怎么回事?教材为何说“达成”而不说“签订”?对这一专用名词为何用引号而不用书名号?其中原委有必要弄清楚。1935年5月 ,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 ,收买刺客 ,刺杀了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两个汉奸报  相似文献   

12.
1924年5月31日由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加拉罕在北京正式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是中苏之间的第一个条约。苏联历史学家认为,该协定的一些条款“由于中国封建军阀集团的不肯执行而未能实现。可是,苏联政府却严格地履行了自己根据协定所承担的一切义务,这也就是它对中国人民真诚友好的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由于战争之初,中日双方尚未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全面抗战的指导方针,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和全面的军事部署,加之战略上判断失误和冀察当局与南京政府之间的矛盾,因而初期抵抗呈现出和战交织、指挥失措,虽节节抵抗,却又节节失利的局面。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改其“九一八”事变时的“不予抵抗、力避冲突”①态度,也不再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o而是采取了紧急动员、武力抵抗的态度。他不仅命令对军就地抵抗,而且令开封绥靖主任刘峙增兵华北,高桂滋、庞炳…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6,(4):21-25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签署,对中韩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延边州由于语言、文化、地缘等因素,面临着尤为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韩国是延边州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协定签署后,延边州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壮大对韩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延边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七七事变期间,身为第29军所部第38师师长和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的所作所为又有怎样的苦衷,以致他一度蒙受"汉奸"的骂名而无法辩白?时至今日,学术界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仍然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详考史料可知,张自忠服从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平津,与日方周旋。1937年7月8日至10日,他和秦德纯、冯治安共同主持大局,在北平与天津同时交涉。7月9日,秦德纯与日方口头约定同时撤军。此后,张自忠具体负责交涉,并与日方签订了7月11日协定和7月19日"细则"。第29军在所谓不追究事变责任、道歉、"共同防共"等问题上先后作了重大让步,以换取日方撤军。7月底日军发起侵占平津地区战役,张自忠奉令留守北平,一方面力图维持冀察政务委员会,另一方面则掩护第29军撤离。史实表明,七七事变期间张自忠的所作所为,是力争在国家领土不失的前提下维护第29军的地位,这才是他"忍痛含垢,与敌周旋"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塘沽协定》与“何梅协定”之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5月,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代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何应钦的全权代表与日本关东军的全权代表签订了《塘沽协定》之后,以实现“华北自治”为目标的“何梅协定”的出笼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了。但时至今日,《何梅协定》之有无以及如何看待这一协定,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日本的史学界,依然歧议纷呈。因此,有必要将《塘沽协定》及“何梅协定”这两个臭名昭著,实质上是因与果或始与终但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的条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了解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略而不择手段的种种卑劣行径,以及国民党政府为了反共和排斥异己而一步步陷入卖国妥协深渊的并非完全甘愿的丑恶嘴脸;对“何梅协定”得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散不足》篇中桑弘羊与贤良等论战双方关于汉代社会生活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观点进行评论。内容侧重于汉代士人进步的社会生活观和经济思想。察古鉴今 ,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当代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世界贸易组织适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来自于《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它们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构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的根本渊源 ,也构成了它的基本法律框架。简而言之 ,世界贸易组织适用的基本原则是由若干规则和一些规则的例外所组成 ,例如 :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透明度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贸易争端协商处理原则等等。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实质上是由其自身的协定 (即《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以…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一期曾全文刊载《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今年四月十四甘苏联《真理报》又公布了正式文本。译者又对全文进行了校订。“草案”与正式文本相对照,共有十多处修改变动,同时在第七条后新增加一条,全文共四十一条。现将修改变动后的补充译文依次刊载如下,供参照修改。  相似文献   

20.
一、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生工作简况1984年,我校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工科院校共同向教育部提出《关于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的建议》并获批转。1985年,我校在全国首先提出了招收和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方案,采取用人单位推荐、学校单独入学考试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中择优选拔学员,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由校方导师和企业方导师联合指导、厂校双方合作培养,学生毕业后返回原工作单位。获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开始试点工作(涉及钢铁冶金、压力加工和机械学等8个专业)。自1985至1988年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