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左传》中"饮之酒"这样的结构,目前学界都认为是双宾语结构,但对其语义类型有不同的看法。潘秋平提出由动词"饮、食、佩"构成的双宾语结构的语义类型是"与格兼使动类",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饮""食"等二价动词,用作使动用法后,发生增价现象。既带受事宾语,又带使动宾语,构成使动双宾语结构,其语义类是表达致使义。当使动宾语属于[+有生]时,表达间接致使义,如"饮之酒"和"衣之偏衣";当使动宾语属于[-有生]时,表达直接致使义,如"枕之股"和"衣之王服"。  相似文献   

2.
在动词作谓语的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相关联的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名动关系(或动名关系)。作者旨在从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着手,结合邵敬敏先生对双宾语句中动词类别和宾语类别的限定标准,并运用陈平先生提出的“配位原则”对双宾语句和类似双宾语句的名动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对古汉语中一些存在分歧的双宾语句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3.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4.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5.
作者考察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共319例)宾语的语义类型及述宾语义关系类型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战国策>双宾语语义类型在其句法位置上的某些特征以及双宾语语义类型之间的配合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义语法范畴角度探讨了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的类型,并对述语动词的语义类及述语、近宾语和远宾语三者间的语义、语法关系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把此类双宾构造分为内容类和原因类两大类型,又根据述语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分出若干小类,其中属于内容类的有陈说义(告知义、答复义)、询问义、祈使义、评论义、疑信义、控制义等,属于原因类的有评论义、爱憎义、谅解义、奖惩义等  相似文献   

7.
一、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今人注本均视“生民心”为动词带双宾语结构,“生”用作使动,“生民心”是“使民生心”的意思。按:所谓双宾语,“是一个述语同时带两个宾语,两个宾语各自跟述语发生关系,它们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系”。朱德熙《语法讲义》121页)古代汉语中,使动词带双宾语情况是存在的。例如:《左  相似文献   

8.
考察唐五代时期的双及物结构,以刘坚、蒋绍愚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为主要语料来源,以其中的双宾语句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带双宾语的动词分为"给予""取得""等同""其他"四大类,并对宾语构成成分以及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者考察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共319例)宾语的语义类型及述宾语义关系类型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战国策>双宾语语义类型在其句法位置上的某些特征以及双宾语语义类型之间的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汉语出现了一类特殊宾语——使动宾语,因而使古汉语增加了一种特殊的双宾语,即使动双宾语。本文试图对使动双宾语这种目前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语法现象的存在、特点及识别问题,做粗浅的论述。双宾语是古今汉语中都存在的语法现象,不同的是古汉语中双宾语运用更为广泛复杂:它能出现在一些不表示给予、教示和称谓意义的动词之后,而且还有两类独特的双宾语,一类是为动双宾语(见南开《古代汉语读本》);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使动双宾语。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存在双宾语句,但对双宾语句的认识到现在还没有统一。双宾语句的核心问题是动宾关系以及两个宾语之间的关系,从这两个关系入手研究双宾语句,确定双宾语动词,找出谓词性直接宾语的双宾语句与兼语句、主谓宾语句的不同,有利于统一对双宾语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安陆方言的双宾句与普通话相比有各种不同的句法格式。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来看,有"给予"双宾句、"获取"双宾句、"称说"双宾句、"告知"双宾句、兼语双宾句。从句法格式来看,有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也有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还有在双宾语之间用虚词"得"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双宾语位置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其所带的双宾语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通过对古文献《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源于其他出处的语料的考查,认为这个观点基本上能成立。其原因主要有动词自身的意义、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时间顺序原则、词性或语用因素的制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双动句状语研究系列首篇,属绪论性质。首先以双动之间的语义关系,列出13种双动句;其次提出双动句状语至少有一项管辖双动;接着指出双动3个场合的状语,或独现或同现,正负交错所出现的7种情形;最后说明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向信息处理的“二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复句信息工程意义重大。为解决关系标记显现不充足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所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复句关联的形式化句法语义知识。本文探讨了分句主语指称一致性和谓语语义相关性对分句语义关联的影响,深入分析了4种联结模式的"二标三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总结提取出11条层次关系判定规则,以期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奠定基础。语例验证表明,该研究能有效解决"二标三句式"复句的层次关系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由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构成,双宾动词是其语言结构核心,表示给予或索取意义,语义上强制要求与三个补足语同现,因此大部分属于三价动词,但双宾动词并不等同三价动词。另外,动词的配价结构有时在句法平面完全映现,有时则缺省某一动元或者发生位移,因为双宾动词对它的配价成分除句法上的要求外,还有不同的语义选择和语义上搭配共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义的内部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结构的静态形式勾勒了思维的抽象活动规律,并且以词法的符号特征和句法的线性模式制约了语言内部诸种意义的构建,从而决定了语义的缺省性质。但语言的个别使用方式和交际价值的实现则有赖于既定情境与意图等语外因素的作用。语义缺省的所指未定现象经话语层面整合得到语用补偿,形成对于意义的表达与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以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中的兼语句为语料,从V1的语义特点、N2的语义特点、V1和V2的语义关系三个方面,对兼语句做了简要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表现为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关系。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在广播英语新闻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尤其体现在上下义词、词组的运用以及上下义句的运用。从语义学的这一视角分析广播新闻的词汇和句型特点,并分析上下义关系在广播英语新闻中的运用,从而指出上下义关系词在理解英语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