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0,(10):18-18
集邮者在阅读新邮预报或邮票目录时,可以见到基本资料中有一项“版别”或“印刷版别”,这主要是指该套邮票是用什么印刷方法印制的。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主要采用以下印刷方法印制: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年底,有人告诉我在网上看见用新邮预报制作的小型"首日封"。回家后我找到近年的新邮预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每一期都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通告,背面都印有邮票式样、期号、技术资料、背景资料,内页也印有邮票式样、纪念邮戳和首日封的样式。  相似文献   

3.
邮友声音     
《集邮博览》2018,(2):111-111
2018年新邮,我关注系列邮票 近些年来,每当新邮发行计划公布以后,笔者就期待拜读《集邮博览》刊出的《XXXX年新邮,你关注什么?》(以下简称“关文”),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看看新邮中有哪些是系列邮票(包括系列名称)。我国发行的系列邮票除票名中含系列名称之外,有些系列邮票往往难以认定,而“关文”会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大家议论     
集思广益助设计 现今各邮刊都设有“新邮赏析”和“质量揭短”等一类栏目,对发行的新邮进行评析,这无疑对邮票的设计和印刷会起到一点“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是,这毕竟是“马后炮”了。笔者以为,邮票发行部门如能在主要邮刊上设一个“新邮构思”新栏目,凡新邮出台前,先让大家来畅谈票图的创作构思,使设计者从中获得启发;或者是将设计者创作的初  相似文献   

5.
1980年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小版张的发行,开创了我国“小版张印刷”邮票的先河。在《集邮》杂志1997年第9期的新邮预报中,《黄山》、《天坛》两套邮票均注明“为小版张印刷”。同是小版张印刷,《黄山》是小版张,《天坛》却是一般小型邮局全张。这说明,“小版张”一定是“小版张印刷”邮票,但“小版张印刷”邮票却不一定是“小版张”。本就是对这种“小版张印刷”邮票进行探讨分类。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2日《中国集邮报》在新邮预报中称2002-4-4为“萨它尔”,而在第4版“资料库”中又写为“萨尔它又名‘萨它尔’”。究竟这枚邮票的名称应是“萨尔它”还是“萨它尔”?  相似文献   

7.
拜读《集邮博览》2002年第10期汪国俊先生《圆形邮票衍生的几个问题》一文,我也想就此谈点看法,与同好探讨、交流。一、关于圆形邮票的新邮预告。汪先生说,新邮预告中没有说“撕票规格”,这  相似文献   

8.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线邮票目录与网上邮政业务为交流与共享邮票信息资源,一些邮政主管部门将本国历年发行的邮票及其技术资料全部搬到网上,编成在线邮票目录,同时也通过网络及早预告新邮发行消息,提供在线订购邮票服务。因此,当今的新邮发行信息的传播速度真可以说“广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0.
读本刊3861页《万国邮联徽志趣谈》后,再看国家邮政局新邮预报1999年第12期《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二十五周年》上的邮票图案,我发现其中的“五女传信”也丢了一封信,即右下角那位非洲女信使手中的信不知到哪里去了(如图)?  相似文献   

11.
每当一套新邮发行,我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整理一下与邮票背景有关的资料,包括选题和设计的资料。这样做既可以感受欣赏过程中的愉悦,又可以积累一些素材。二是应付有关报刊的“邮票欣赏”约稿。但由于都被“时限”所限,包括我在内的评赏章,往往如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甚至有的邮票欣赏章竞在邮票发行前出笼,因此有关报章就曾有人对新邮评论早产提出批评。《上海集邮》别出心裁,年底约我评论一下当年的重点邮票;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打折邮票是由于个别预订大户急于回笼资金而造成的,那么新邮打折应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然而目前新邮一面世就打折,并非个别偶然现象。本人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主管部门关于纪、特邮票内部结算体制不合理,使许多集邮公司弄虚做假,移花接木。(2)集邮市场管理办法没有落实到实处。(3)邮票设计不够新颖,防伪技术不够高明,给不法分子造假提供了机会。(4)近几年来全年发行的邮票面值偏高,超出了大部分集邮者的承受能力。(5)邮票发行量偏大,超过了集邮者的需求量。(6)纪、特邮票窗口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2000年新邮预报齿度的校正 今年上半年共发行纪、特邮票13套53种(含小型张1种),各家集邮报刊预报的新邮齿度与实测数据不符的占半数以上,《集邮》、《中国集邮报》和《上海集邮》等概莫能外,而且都属北京邮票厂产品。1~6月共发行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纪、特邮票8套38种,共中7套36种(含小型张)齿度错报或漏报。  相似文献   

14.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6,(3):48-48
原地盘点收集新邮实寄封,最好的寄发日期是发行首日,最好的寄发地点是邮票原地。“首日”只有一个,“原地”则众说纷纭。本刊“新邮花圃”乐明撰写的专稿在邮票发行前向读者提供可资参考的原地, “新邮发行事典”主要汇总举行首发式的各地销票邮戳,而去年起第3期的上一年度《纪念和特种邮票原地封大盘点》则是事后的总结回顾,要求客观、准确、博采众长,不仅罗列各个原地、相关地的销票邮戳,还要指出它们成为原地的理由。为便于读者独立思考,本期《大盘点》除请原地封研究会撰稿外, 还以“相关链接”摘发了市邮协学术委员童国忠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国家邮政局为使广大群众和集邮爱好者提前了解下一年度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及时向公众介绍和宣传我国纪特邮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于1999年10月始印发“2000年纪特邮票部分图稿”,图稿为对开彩色的招贴画,供各邮政局、所和集邮门市部对外宣传张贴使用。2000年11月国家邮政局第二次印发“2001年纪特邮票部分图稿”,此次新邮图稿有两种规格,一种对开彩印;另一种16开。新邮图稿虽然大大方便了集邮者,但还存在着携带不便、不易保存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革”结束后,我国邮票发行部门对纪、特邮票选题及时作了调整,1978、1979两年问的新邮选题、设计,以其脱颖而出的新意,博得集邮的喜爱。曾被极左思潮打入冷宫的《京剧脸谱》邮票重新设计发行;被视为“旧风俗”、“封建迷信”的十二生肖,也列入新邮选题。于是,T46庚申年——新中国生肖邮票第一猴,携带着设汁家、雕刻家、集邮对未来的憧憬而问世。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6日,题示邮票首发式在石家庄河北省博物馆广场举行。 市邮政局启用“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一十周年邮票首发式纪念”、新邮首日邮戳、“省博物馆”临时日戳,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自1971年起每年都发行圣诞邮票。全套4枚的1992年版圣诞邮票,设计颇佳。爱尔兰邮政当局为促销这套邮票,特地将其中1枚面值28便士(爱尔兰币)的邮票,单独印成一个13枚的全张(见图),并在新邮报导中宣传说:“买一打,送一枚”,即是说,买整张13枚邮票,只需付12枚的钱。但这套邮票中的另外3  相似文献   

19.
殷敏 《集邮博览》2000,(3):39-39
1999年新邮随着本世纪的最后一套邮票《20世纪回顾》的发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样,1999年国家邮政局总共发行邮票20套。在这20套新邮中,要挑选出其中最好的和最差的一套邮票,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笔者之所以说难是因为99年所发行的新邮中即没有诸如《岭南庭院》那样粗制滥造的邮票,也没有如《中国人民警察》那样错误百出的邮票,因此,要从99年所发行的新邮中挑选出一套最差的邮票确实有些难度。  相似文献   

20.
1~1伙熊赫律汕噢张)大熊猫,lq港元发行日抓咖_卸耳公石香港第一次采用圆形设计的邮票1999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新邮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