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理论中因果关系条件说存在逻辑上的不足,不仅包含必要条件,还应包含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建立在条件说基础上的相当因果关系中断理论有违因果关系客观性之嫌,在立论上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谢晖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0):58-61
引入监督过失理论可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中监督过失责任认定的法学理论根据问题,从而有助于规范对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中监督者过失责任的认定,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中监督过失的成立须同时具备存在现实的监督关系、未履行注意义务和存在因果关系三项条件。在认定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中的监督过失责任时坚持信赖原则可以避免不当扩大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3.
追究食品安全监管刑事责任重在保护公共安全,区别于重在保护职务的渎职罪责任。应借鉴监督过失理论,以危惧感说认定监督人过失;应根据客观归责论,结合《食品安全法》判断监督过失行为;根据法人实在说,我国监管刑事责任主体应为行政监管人员;不能以中断论将监督客体限制为被监督人的过失行为。监督人罪名与被监督人罪名无关,监管刑事责任与渎职罪责任是想象竞合关系。一般应按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食品监管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是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其对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认定模式受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影响,也分为几种模式: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相当性理论认定模式,近因说理论认定模式,监督过失理论认定模式,客观归责理论认定模式。通过研究,本文对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不宜将因果关系与偶然性、必然性的关系相混淆,客观归责理论相对其他模式而言更为合理,因而认为我国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采取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出发,结合"二分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理论基础,整理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对于因果关系认定问题上的思路,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侵权关系的四要件中,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最复杂的一个因素,也是侵权案件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对此学界众说纷坛,长期以来形成两种主要的观点: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前较为流行,但不符合现代侵权法理论。本通过实际案例和司法实践对两种学说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相当因果关系说更符合现代侵权法理论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监督过失是刑法学的一个新生理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公害领域的重大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为解决此类事故中监督者的过失责任,刑法学中出现了监督过失理论。本文运用监督过失的法理,对监督过失的判断标准、主体范围、实行行为的方式以及因果关系的有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天塔》阐释四步"信任"说,借鉴了海德格尔哲学"跳跃"说;"入侵"说,有以效果论替代过程论之嫌;"吸收"说,立论说理不够充分。但是,"信任"、"入侵"及"吸收"说,一脉相贯、自成一体,将异化论贯彻到底。至于《通天塔》"平衡"说,则名不副实,有续貂之嫌。  相似文献   

9.
处理共犯脱离作为共犯论中的一大纠葛,其理论根据存在意思联络欠缺说、准障碍未遂说、共犯关系脱离说和因果关系遮断说等观点的聚讼.对此,应立足于共犯处罚根据论中的因果共犯论,对共犯脱离采纳因果关系遮断说,即行为人脱离行为阻断了与其他共犯人实施之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脱离前行为与结果承担责任,对脱离后行为与结果承担未遂或中止犯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偶然因果关系理论学说能否满足实践需要,能否有效地指导司法实践处理具体的案例,特别是疑难案件?本文通过判例研究的方法.对司法实务处理偶然因果关系的判例进行研究,并对司法人员的思维过程和案件的论证说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学说的认定标准抽象、模糊、不规范,认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较强,从而削弱判例的说理性。从司法实践规范的立场看,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可以较好地解决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对过失犯的认定提出了新挑战.传统过失犯理论将过失犯成立与否简化为过失成立与否,其缺陷在于:故意犯所对应的意志归责论并不适用于过失犯;忽略了故意犯与过失犯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同;缺乏预防上的有效性.在过失犯的认定中引入客观归责论,可以突出故意犯与过失犯二者在客观构成方面的不同,明确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判断逻辑及内容,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普通法系近因理论和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兼收并蓄,探究以近因说中可预见性规则为主,以相当因果关系中的可能性(盖然性)规则为辅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监督管理过失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追究处于上位的监管者的责任。国内与域外各国对监督管理过失的立法以及理论研究都有自己的特点。监督管理过失不同于一般过失,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存在介入因素,这使得监督管理过失在注意义务、义务来源、监督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我国的立法,进而使此类行为的规制机制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文章结合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盖然性学说,即从盖然性的大体框架出发选用疫学因果说、间接反证说、优势证据说、事实推定说的证明方法来解决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在具体环境侵权案件中,法官应根据不同案情选择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Roxin客观归责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深化的实质构成要件论,解决了刑法理论通说中因果关系论的缺陷,将构成要件中与行为有关的出罪因素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刑法因果关系连接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其价值在于寻找造成危害后果的真正原因。只有创设了法律上不允许的危险行为,才会进入因果关系的评价范围,以条件说中的"因果关系中断"理论作为基础并结合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中的客观说所主张的相当性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具有合理性。因果关系判断具体可分为"行为判断"、"标准选择"、"标准规则"三步骤。介入自然因素、被害人行为、行为人行为的情况下,刑法因果关系判断的关键为介入因素是否独立产生、异常大小以及是否独立引起结果发生。共同犯罪中所有共犯的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重叠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不中断先前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可将因果关系判断与刑事责任承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因果关系作为侵权责任的一个构成要件,在各国的侵权法律制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陆法系关于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通说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文章回顾了大陆法系这一理论的来源与根基,并分析该理论为中国侵权法服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客观归责理论相比其他因果关系理论结构更为严密紧凑、层层递进,无漏判或扩大责任范围之虞。因其注重刑事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相当性,且在国外实践中已形成完整体系,更易于操作,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刑法理论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因果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定罪量刑,罪刑法定原则是定罪量刑的根本准则。本文认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指导,以条件说为基础,以相当因果关系说为核心,同时结合其他学说,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其中近些年来对因果关系中的相当因果关系的研究更让学者所亲睐,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我国学者对相当因果关系提出一些质疑,其中"相当性"的判断更是其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将循着一般理论研究的思路,从因果关系的概述阐述我国以及大陆法系的几种相关学说,到相当因果关系的产生与其发展历程,重点论述相当因果关系在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和解决问题的出路,重申相当因果关系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