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数量短语+竟+动"句式中,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竟+形"句式中,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可分为两类.文章从动词带保留宾语"被"字句和动词带非保留宾语"被"字句两类不同句式分别探讨,认为这两类句式各有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一."好"与"坏"在意义上的不对称 (一)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好"解释为:1.优点多;使人满意的,2.合宜;妥当,3.友爱;和睦,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5.用于套语,6.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到达到完善的地步,7.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8.反话,表示不满,9.容易(限于动词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对"坏"解释为:1.缺点多,使人不满意的(跟"好"相对),2.品质恶劣的,3.不健全的,无用的,有害的,4.表示身体或精神受到某种影响而达到极不舒服的程度,有时只表程度深.  相似文献   

4.
"动词+时量宾语"的歧义由其表示的语法意义所决定.而语法意义又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以及时量有关;在结构内部,时量意义的实现必须指向动作行为的持续或者动作完成所造成状态的持续;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有持续性和非持续性之分,动作造成的状态可称为遗留状态.由于重新分析",看"类动词内部应当再有进一步分类.  相似文献   

5.
<左传·僖33年>"妇人暂而免诸国"句中"暂"字向有两解.对"暂"字的正确训释与正确认识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有关.连词"而"字的语法功能是连接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先秦单音时间副词在连词"而"前作为分句中的谓词与"而"后分句构成一紧缩复句,而并不充当"而"后分句中谓词的状语."暂而免"中的"暂"字,无论作为表示"突然"意义的单音时间副词,还是作为表示"欺诈"义的动词,都不充当"免"字的状语,因此"暂而免"是连谓短语,"暂"字应当释为动词"欺诈".  相似文献   

6.
在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中,助词"下"可以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已成事实"的体貌意义.也可以用于形容词后,多见于"形+下+哩"、"形+下+底"的结构中表示动态结果的静态持续.  相似文献   

7.
李凌  魏来敏 《文教资料》2008,(14):33-34,19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V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表示"给予"意义的"给"和动词一起构成"V+给"格式中的动词的再分类.  相似文献   

8.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 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 "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解析"了1"语法意义的基础上,用"过"替换作比较研究,探索与"了 1""过"系联的动词对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目语语法和句型时,随着动词推量形的学习,就会出现"と思ぅ"的句型,这个句型表示"我想……"的意思,即英语中"Ithink"的意思.接着又会学到"考ぇる"这个动词,也表示"think"的意思.这两个词在使用中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思ぅ"、"考ぇ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对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个课程标准在对"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或说明时,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这些非行为动词的真正类别主要是心理动词,其次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第三是能愿动词.为了维护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权威性,增强可操作性,界定和说明需要做如下修正:(1)删除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非行为动词;(2)删掉"行为动词"中的"行为"二字;(3)不界定、不说明课程标准中的动词.  相似文献   

12.
试论"VV着"格式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宋及其以前,通过重叠V构成重读式重叠VV,主要表示量增,有强调V表示的动作行为的作用.明中叶以后,VV主要属于轻读式重叠,表示量减,为了表示量增,并强调"V着"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人们便按照句法相似原则,仿拟出"W着"格式.之后,又相继类推出"AA着"、"XX着"、"AABB着"、"ABAB着"等格式.  相似文献   

13.
比较而言,汉语动词"吃"的宾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英语动词"eat"的宾语语义类型则稍微简单一些. "eat"舍有破损义,因而能带结果宾语.汉语在句法上重意合的特质使它与重形合的英语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性,这是"吃食堂" "吃大碗"类动宾结构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带动态助词"过",但是有些又可以带,只是比较少而已.我们从意义方面着手,结合句法,语用等方面,运用观察法与"假设-求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把"字句中动词带动态助词"过"的前提条件是动词后要出现语义指向宾语的补语.在此前提下,不同情况带"过"的合理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语出现与否:出现>不出现;语气:表示遍指的否定句或疑问句>否定句或疑问句>肯定句.  相似文献   

15.
方丹 《现代语文》2006,(10):84-85
一、动态助词"了" 1.动词 了 宾语,表示已经完成或结束了的动作.如: 我看了半天书.(阿看了半日书.) 一共捐了两万元钱.(总共捐了两万块钞票.) 他吃了两碗米饭.(渠吃了两碗饭.) 这段路我们走了四十分钟.(嗯段路阿人行了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6.
作动词使用的"死了"表示消失,失去生命;当它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能单独使用,仅表示程度.对这种作为程度副词的"死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对能够进入"VA死了"结构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特点归纳和原因分析,得出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并分析了"VA死了"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词化"这一术语集动态演变过程与静态演化结果于一身.借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荚汉"哭"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偏好.研究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英汉"哭"类动词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组合模式,即"核心意义+方式+原因+口型+持续时间",但内部语义容量及词语感情色彩有差异;二是英汉"哭"类动词词化偏好不同;三是词化过程伴随着语义成分的增加,消减、合并及词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的两种虚词用法进行分析和辨别,“以“用作介词可以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作或凭借的事物.“以“用作连词连接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时间上是一前一后的,或者后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通常是前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说"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20.
"超"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在南北朝结束.这一过程中,"超"开始独立作谓语,后进入动宾结构和联谓结构,成为语义重心,化为形容词;再后来"超"与形容词组合为联合结构并逐渐化为副词.现代汉语"超"没有作为副词这个义项,目前兴起的副词"超"既是语言继承也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