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词是音和义的统一体,汉字是记写汉语词的,汉字可以从词的内涵方面着手写词,也可以从声音方面着手写词,但不是单纯表示词义或单纯描摹词的语音。形声字的声符记写词的音和义,形符只起区别指示作用,所以除了加声字以外,形声字都是声中有义。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纪录汉语的表意文字,但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带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仅《说文解字》的9353字中,形声字就占7697字(据朱骏声统计)。形声字是合体字,其中一部分是形符,一部分是声符。汉字的表意性主要体现在形符上。但形符又只表示着大略的意义范畴,不少情况下,以之求义是令人失望的,只知它可能属于某一类事物或与某一类事物有关,而确切的意义还在声符里。这种现象,最早为晋人杨泉注意到。到了宋  相似文献   

4.
杨寅庆 《现代语文》2007,(9):114-115
在汉字中,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形符主义,声符主音.但声符也有表义的情况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我国语言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现象,关于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后简称<说文>).宋代王圣美为此还提出了"右文说",他之后的张世南、王观国也有类似观点.宋末元初的戴侗著有<六书故>,以各字原义为纲,释同声符形声字之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 ,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 ,其所兼之义 ,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 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系字之线索 识字之启迪——“声符为本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传统的"六书"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人们习惯上认为,汉字中形声字的意符是表义的,声符是标音的.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对形声字进行考核的实践证明: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形声字,其中有一类形声字的构成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们的意符只不过是强调了该形声字所属的义类而已,而它们的声符却完整地体现了该形声字的本义.正如近代学者刘师培所说:此类形声字"造字之初,先有右旁之声,后有左旁之形"(《小学发微》),这些声符,正是形声字的初文或本字.认识此类形声字这种"以声符为本字"的现象,对于正确地考识字形、字义,深入  相似文献   

7.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其所兼之义,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メ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本指出朱骏声《说通训定声》以“右说”为起点,针对汉字形声字声符兼义的现象,创造字根排列法,用以探求词和词义之间的语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其所兼之义,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ㄨ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形声字是汉字的基本形式,形声之名外,又有象声与谐声之称。形声产生途径有源于假借说、象意字声化说,还有从语源学上研究之,各说研究角度不同,结论各异,但有其共同的东西存在。形声字形符声符研究,是其重要一环。形符是否表意,有仅具区别符号说,有意义类属说;声符的地位与功用,有主声说、声符兼表意义说,还有声符表义的其他研究。此外,还有多形多声与省形省声的研究、亦声字的研究、形声字的记号化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古籍,首先要探求词义。在古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大优势,常常一个字就代表语言中的一个词。因而了解字义基本上也就是了解词义。探求词义就必须探明字的基本意义。要了解字的基本意义,又必须借助于字形分析与结构分析。而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构成形声字的两大部分——形符与声符,又往往与这个字的意义范畴与音读范畴有联系。了解这种联系,有助于对字义与语言中词义的认识。传统训诂学在探求词义时有许多方法。本文拟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谈谈词义的探求问题,即:从形符方面考求词义、从声符方面考求词义以及因声求义。  相似文献   

12.
从来源上看,汉字声符包括假借字声符和形声字声符,形声字声符又包括主观标音和客观标音两种情况;从声符跟所记录的词的读音关系看,有音同、音近、音变之分;从声符的构字特征看,既有多声、省声,也有声符的重叠、代换和变形;从声符的构字功能看,汉字声符的构字能力都不太强,形声字的发展以汉字声符数量的增长为特征;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汉字声符在总体上的表音功能是不太健全的,不论是上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都不到40%。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旧音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学者为《说文解字》所作的音读,主要佚存于《说文解字》大徐本以前的各种字书、类书、音义书、笺注及敦煌文献中。旧音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能反映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说文解字》传本的状况,可以订正大徐本的音误,有利于确定汉字形、音、义的对应关系,叠置了魏晋到隋唐时期丰富的语音材料,为《说文解字》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训诂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形训,一是声训。形训就是所谓“据形求义”,即根据古汉字的形体构造来寻求字义。形训的依据是汉字的表意性,即之所以能够运用形训是由汉字的形义统一的造字规律决定的。形训也有其局限性:字形只是文字的外在形式,声音才是文字的内在形式。所以,训治不能总拘泥于字形,而应从内在形式——语音方面下功夫。声训就是所谓“因声求义”,即是通过寻求词语的语音联系来探求和解释词义。声训的理论前提是“音近义遗”,但是音近义通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种音近义通的原则是不是适合于语言的整个范围呢?因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15.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文字学(包括形体、音韵、训治三个部门)中的一个部门。音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字音(包括声、韵、调)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音韵学也叫字音学。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的有关知识呢?或者说学习音韵知识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有的专家已作过一些论述,我这里从七个方面来谈谈这一问题:1、认识声符。汉字中形声字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就占了百分之八十二以上。形声字是由义符和声符(即形旁和声夸)两部分构成的合体字。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声符…  相似文献   

16.
形声字在汉字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不同时期形声字表义的具体情况更是纷繁复杂。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的支韵形声字为研究对象,在力求准确界定声符字本义的基础上,从声符字所表词义和源义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对每组形声字进行系联,从中梳理出汉字字族,并由此总结出汉字字族具有系统性、潜在性、层次性和承继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多形多声字是文字学上一种特殊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首先,《说文解字》的性质是立足于小篆平面的形义结构分析;第二,汉字义符与字义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声符表示读音具有约略性;第三,汉字演变过程中增繁加旁、字形讹变等,造成一些形声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与字义或字音有关;第四,会意字的某一构件与所构字同源音近。因此,《说文》在分析形义结构时,将一些字释为多形多声字。  相似文献   

18.
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而且具有表义功能。以此为切入点,选取《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为研究对象,探讨声符功能的划分,可根据声符功能的差异对这些形声字进行分类。在对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进行分类时,要突破原来按字义与声符义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单一角度,试图从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这一角度对其重新分类,以求对《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在其声符功能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在习作中,别字是同学们的"拦路虎"。为了不写别字,我们必须理解汉字的音形义。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而别字大部分就出在形声字上。所谓形声字,即由一个表意的形符(也称意符),与一个表音的声符(由于古今音的变异,大部分声符已不能用来发音)组成。产生别字的原因就在于使用者往往不理解其形符与字义的关系,使用时错写了形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部首张冠李戴"。严格地讲,部首与形符  相似文献   

20.
形声字世界上的文字有表(?)和表意的分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构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几种(即六书),其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围,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范围,叫声旁。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组合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占一角),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汉字.但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声旁不再代表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了,靠声旁推断字音容易造成误读.另外,有些形旁也不能表义了,靠形旁也推不出字义来。这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