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存有大量的表示威胁语义的句子或句群,这些言语是人类威胁性行为在语言上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句子的意义即是言语所产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的言语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机能的生理差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特色的心理差异;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性别角色言语差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儿向言语是指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对儿童所使用的简化的语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初期最重要的输入形式。儿向言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具有与成人间话语不同的特征;儿向言语还随着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调整复杂程度;成人文化水平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儿向言语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掌握儿向言语这些特征并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儿向言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智慧是以言语作品为教学凭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维言语活动,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提升人的言语生命智慧.落向言语智慧的文本教学的结课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读文本,积淀言语智慧;二是再构文本,发育言语智慧;三是互涉文本,生长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一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设计"面子"问题的行为.在不同的语言中,拒绝言语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日语和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言语"这一概念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19世纪初,由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尔特提出.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全面系统地研究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在索绪尔的理论体系中,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和言语的分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言语的基本含义就是对语言的运用,一是人说和写的过程,即言语活动或言语行为;二是人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东西,即言语作品.也就是说,言语有两种存在状态:动作状态的言语和物化状态的言语.  相似文献   

9.
凡是人类的语言,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而各个语言之间又有差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学的是语言与言语。语言指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系统;言语指的是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言语应是统一的。英语教学的总体是要把言语技能放在第一位,把语言的知识放在第二位。但是,语言与言语的统一不等于不能在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不连续的语言体系.英语学习者的早期中介语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或诸多不确切、不妥当的言语现象,称之为拙涩言语现象.该现象主要可从语言意识差异、句法取向差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要针对具体的交际对象来调整话语.性别作为交际对象的客观存在,是语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从语言实际来看,在男女两性的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语言学家们对社会交往中话语状况的考察表明,在话题的选择、话题量的大小、话语方式与言语策略等方面,男女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两性在话语风格上的差异,是有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的.  相似文献   

13.
言语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存在争议,每个要素都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医学言语社区中每个要素成分都有显性和毖性的划分。每个言语社区只有同时具备五要素中显性成分,才是理想完善的典型言语社区,是核心言语社区;言语社区五要素中如存有隐性成分,则属于边缘言语社区。  相似文献   

14.
言语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存在争议,每个要素都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医学言语社区中每个要素成分都有显性和隐性的划分。每个言语社区只有同时具备五要素中显性成分,才是理想完善的典型言语社区,是核心言语社区;言语社区五要素中如存有隐性成分,则属于边缘言语社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落实路径是:在言语实践场中发展言语智能;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提升语用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萃取语言的生命感;在文化传承与建构中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本体属性及其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有声语言是一种语言范畴内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动态的言语行为,以一种带有书面色彩的"规范口语"语言形态存在.以有声语言为主体,非有声语言为辅助;以预设语言为主,随机语言为辅;以传统教学语言为基础,辅助运用多媒体有声教学语言的的话语表达形式.在运用时,要注重"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六个要素的合理运用,以便在课堂语境中达到教学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17.
周杨 《考试周刊》2011,(72):111-11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对语言的使用。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理论在现代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范畴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语言"和"言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言语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凡是在运用和交际过程中的都叫语言,即有声的语言信息,而在心理活动中,即思维的过程中的都应称作言语.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感知与理解过程两个方面.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总是边想边说,两个过程是迅速地转换、交替进行的,说出来的话,是前面想过的东西,在说的同时又在想后面要说什么,这就把言语与语言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语言、思维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积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以思维为认知基础,同时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言语交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也难以摆脱它的影响,无论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言语习惯、交际策略,还是言语事件中不同的言语过程和语用特点.以及言语情境的变迁与认知构建等,都给我们对跨文化话语的理解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而通过从文化角度对跨文化话语分析中的言语行为、言语事件、言语情景分析,我们可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20.
语言有“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日常生活”和“传递信息情报,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的用途。言语行为表现是指:以这两方面为目的的我们所拥有的内在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翻译出来,与非言语行为表现对应使用。从语言学角度看,寒暄语是一个礼貌言语行为,它的定义及理解模式与简单的语义编码解码过程有着差异;在会话过程中,寒暄语扮演着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寒暄语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中日两国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却存在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