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体育院校(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管理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一直未引起重视。根据目前国内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4点解决的办法,并促使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健康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以下简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程建设问题已摆在突出位置。因为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等与微观的教学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座桥梁。课程是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然而长期以来对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研究的很少,本文试图应用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高校体育实践,对体育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1体育课程结构应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国务院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1994年颁布(纲要…  相似文献   

3.
余娟 《中华武术》2023,(4):8-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体育教师过分强调指标性成绩,忽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需求;(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3)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4)高校教学条件不足,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多样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策略: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采取多样化教学。高校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创造教学条件,优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要采用动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利用网络创新教学,同时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2013.12北京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大会
  2013年12月8日,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前司长宋尽贤担任顾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毛振明担任首届主席,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奋斗目标,在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全面实现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服务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吴疆 《精武》2012,(33):26-27
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论证很多,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01年9月在各实验区全面展开实验。但所有的论点都离不开教学对象的状况,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是为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尽管学生的需求也可以加以引导)。那么中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什么,针对中学生的需求知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为此作者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振明 《体育教学》2008,(12):23-26
前不久,在大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圆满结束,26节综合展示课和专题研讨课集中地为与会者们展示了近两年来在教学第一线出现的教学研究成果,活动中还进行了围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专题讨论,未来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对过去8年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和总结、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操作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科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被与会者们热议着。  相似文献   

7.
何宏伟 《体育世界》2009,(5):105-107
了解并研究艺术类体育课程,构建艺术类体育课程理论是对体育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撑和丰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体育艺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契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艺术类体育课程在发达国家。虽名称不同,但目标相同。所以,对此类课程的深化研究(名称、目标、内容、方法等),是趋势之一。(2)我国课改背号下,呼唤着此类研究,需要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均是时代的呼唤。(3)淡化学科、强化课程。是进行艺术类体育课程建设的思想和趋势。建设“同化”的课程,体现基础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专项化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加快了体育课程建设的步伐。搞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课程专项化教学改革,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发挥所学的技术,享受活动的乐趣,形成自己的爱好,充分体验到体育课活动中成功的欢乐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专项化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相接轨。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学术探讨多,付诸实践少,南京理工大学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捕捉机遇,在提高理论课学时、普及选项课、项目设置多样化、推广太极拳和游泳、淡竞技重健身、男女合班上课、试行有偿教学、完善课外体育(俱乐部)等方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走向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对处于世纪之交的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的要求,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体育与健康教材,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总结交流体育教学经验,2010年6月10日至11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人教版)教学改革论坛”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局部结构的功能与系统的总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反复的探索。仅就“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目标、学校体育教育中普及性功能( 健身功能) 与提高性功能( 竞技功能) 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中“教”( 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 学生主体作用) 的关系、整体化体育教育大纲,以及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提出了“学区体育”概念,深入分析了实施学区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对学区体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中质量滑坡的实际,提出了高等学校体育定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容易造成人们混淆的高校体育种类的基础上,得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当属健身体育教育的结论。最后依据健身体育教育的特点,阐明了健身体育教育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培养、坚持全程教育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对"体质论"和"技能论"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师教学成就的不利影响,并剖析了由之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技术健身的体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高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结合快乐体育教学等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物化的学校体育进行了分析,发现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一直偏重于以物为中心,出现了物化现象,偏离了以人为本这个基本观点。为了使学校体育在育人思想上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人化体育这一新理念,努力扭转学校体育的物化局面,使学校体育由物化向人化升华。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从确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观点出发,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内容,并提出了实现体育课程效益运行的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