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大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拒绝报恩,背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要通过以感恩情景现身说法,将感恩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方法和途径,教会当代大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提升大学生的感恩素养,进而形成人人知恩报恩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可从感恩、知恩、报恩、念恩四个层面进行,使受教育者感恩动情、知恩于心、报恩重行、念恩化性。通过思想引导、环境熏陶,受教育者形成感恩的心理、强烈的责任、担当的品质、和善的人格。创新感恩教育宜改"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正面教育"和"逆向教育"同时推进,把"强迫教育"和"断奶教育"等措施融入教学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4.
知恩、感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当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对搞好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孩子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从而让孩子真正地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7.
陈丽霞 《考试周刊》2013,(53):179-179
身体力行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知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呵护都是别人给予的"恩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然后把这种感恩意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报恩行动,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3-6岁是幼儿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幼儿教育是孩子终身奠基的阶段。为了引导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结合"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将感恩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去体验、感受,知道何谓"知恩",懂得"报恩",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0.
"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和光大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但在当今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却明显地缺失着.这一缺失既有害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析与讨论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品质的养成问题,旨在引发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和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愫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中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论述了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新课程理念.尝试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针对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和误区,从而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14.
浅谈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生命状态的释然。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优秀品质,我校邀请中国时代感恩励志讲师团一行,为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恩励志教育,使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了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6.
花城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39-239
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个不会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不会报恩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首歌,心里都会充满着感恩;幼儿更应从小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幼儿园,感恩社会。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缺少感恩意识,觉得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对此,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并把"感恩、知恩、报恩"融入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中体验感恩,并在日常活动中实践感恩。  相似文献   

18.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主体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幼儿家庭教育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适宜途径,为此家长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感恩的表率;要帮助儿童把握好感恩的度;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